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到訪天津大學。(天津大學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聰 天津報道)9月1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閣下攜夫人到訪天津大學,以「主權互依:共建亞洲共享未來」為題發表演講,與該校520名中外師生共話中馬友誼、亞洲責任與全球發展,還為天津大學建校130周年題寫寄語,現場互動氛圍熱烈。

演講中,安瓦爾高度讚譽天津大學的百年底蘊與辦學精神,提及該校始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稱讚其「實事求是」的校訓既是學術追求,更是治國理政的智慧。他回顧馬中自1974年建交以來的深厚情誼,特別肯定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高質量合作,強調「過去半個世紀建立的牢固信任,在當下複雜國際形勢中尤為珍貴」。

面對全球經濟挑戰,安瓦爾引用《三國演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句,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分裂階段,而亞洲已從過去全球經濟重塑的「旁觀者」轉變為「引擎」。「亞洲擁有最多年輕人口與活力技術,我們不再是他人戰略的對象,而是自己命運的書寫者。」他提出「主權互依」理念,主張各國在堅守獨立主權的同時,通過貿易、技術與人才流動實現共同繁榮,「主權與互依並非對立,開放合作能讓各國增強韌性、保障安全與繁榮」。

安瓦爾還以鄭和下西洋與「一帶一路」倡議為例,稱其是「主權互依」的典範:「鄭和帶來交流而非壓迫,這印證亞洲『和而不同』的智慧可在國際關係中煥發新活力。」他特別寄語天津大學的馬來西亞留學生,希望他們成為中馬友誼的「青年大使」,強調「亞洲未來在下一代,青年要打破分歧、促進合作」,並呼籲兩國加強高校合作,培養全球視野人才,為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智力動力。

現場師生反響熱烈。天津大學智算學部研究生姚鑫傑表示,馬來西亞總理的「主權互依」理念與自己研究的「社會化協同進化」不謀而合,啟示各國需在交流互鑒中形成合力;馬來西亞籍留學生陳子涵、郭俐萱則稱,此次經歷讓他們更堅定「以所學回饋祖國、搭建中馬橋樑」的決心。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旭,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及馬來西亞多位部長陪同到訪。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