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鼓勵香港患有長期病症、有特殊教育需要或來自基層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香港兒科醫學會、鵬程慈善基金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2025」,昨日向168名兒童及青少年頒發獎學金,鼓勵他們繼續學習並追尋夢想。其中,有得獎學生從小已多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從未放棄人生與音樂,更期望能以樂聲與個人經歷激勵他人,共同綻放生命光彩。●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獎學金頒獎典禮昨日舉行,其中20名卓越成就獎學金得主每人獲2萬元,另148名潛力發展獎學金得主每人獲1.5萬元,用於學習相關支出或訓練器材等。
今年13歲的黃梓蓁是卓越成就獎學金(小學組)得主之一,她在出生時確診膽管閉塞,經多次手術仍無改善,必須接受肝臟移植。因父母血型不符,只能苦候捐贈者,幸得父母的朋友無私捐肝,才重獲新生。
獲親人關懷 從未喪失勇氣
梓蓁分享說,她的童年需頻繁往返醫院,經歷無數次覆診、試藥、手術後引致的嚴重食物敏感,甚至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需要注射「救命針」。她坦言打針很痛,治療過程也需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在親友的支持下,總算堅持下來,「尤其媽媽為了照顧我而犧牲了很多,我在醫院病床上躺着,她便睡在醫院地板上陪我,讓我感到心疼。」正因這些真摯的關懷,她從未因病喪失勇氣,反而鍛造出堅韌積極的人生態度。
現時梓蓁仍需長期服藥,偶因身體狀況需接受緊急手術,去年10月進行的一次緊急手術,令她一直無法上學。在重返校園之日,同學們紛紛詢問她長期缺席的原因及治療細節。當她輕描淡寫提及手術經歷時,同學們都驚訝她一直強忍病痛求學。
熱愛音樂的梓蓁在康復後,不僅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四級證書,更入選音樂事務處高級課程,成為新界青年樂團成員。她形容音樂是幫助她繼續堅持下去的一大動力,期望未來以樂聲感動身邊眾人,以自身的故事鼓勵他人堅持夢想。
皓軒左手無掌骨揮桿奪冠
同樣13歲的卓越成就獎學金(小學組)得主馬皓軒,出生時左手先天缺失,沒有手掌骨。他在兩歲半時,因觀看電視節目而對高爾夫球產生興趣。由於握桿困難,影響其揮桿穩定性及擊球距離,皓軒需不斷嘗試各種適應方法,「大概花了近兩三年,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揮桿方式。」
皓軒坦言童年時訓練異常艱辛,無論傾盆大雨或烈日當空都堅持練習,雖曾萌生過放棄念頭,但教練的耐心指導與家人無私支持成為他持續前進的重要動力,「最終還是會鼓勵自己『不如再試一個星期』」,漸漸就堅持下來。2024年,皓軒於日本殘疾人公開錦標賽(臂障組)榮獲冠軍,現正積極參與各地比賽,期望為將來能躋身世界頂尖高爾夫球手之列,打下良好基礎。他計劃將部分獎學金用於幫助有相同經歷的孩子,讓更多「與眾不同」的小手孩子一同閃耀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