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瓊瑰》

作者:黃坤堯

出版:萬卷樓

中國古代從來就有一種學問稱為詩學。這種學問探討詩這種文體的起源、流變、格律、派別、評論、作法。詩學源自於經學,散見於諸子、史部。《漢志》所錄六藝、詩賦、諸子各部圖書,詩學每每有之。後因鍾嶸《詩品》和劉勰《文心雕龍》單獨而專門,而被《隋志》《四庫》目錄珍視。《詩品》起於品鑒,而《文心》則多有專論詩藝之篇,其《明詩》《時序》《才略》《知音》等篇較多論詩之體、史、才、藝以及評論解說。入唐以後有以技法為核心的詩學文獻如皎然《詩式》,表現出非常注意對詩藝的總結。到宋代有標舉以詩為話題中心的詩學作品如歐陽修《六一詩話》、嚴羽《滄浪詩話》等。概言之,先秦漢魏六朝詩歌的演進催生了詩文評中的詩論,唐宋以降詩歌的繁榮催生了詩話與評點。許多論詩之著作,後世漸趨與創作並駕齊驅。迨及近世上世紀前半葉,論詩者雖不多但俱是高手,上世紀後半葉學術復興,論詩之著隨之增多。在古時至近世豐厚的詩學成績面前,今人如何翻新而出奇?是一個高難的課題。

黃坤堯教授《詩學瓊瑰》的《文選》、唐、宋詩學部分,以詩史為主線,評論解說,又以詩體為輔線;詩畫音樂部分則以旁通其他藝術樣式為主題,可見其詩學遠有所紹承,近有所發明。這本專著除了各篇具體所寫之外,黃坤堯教授自序有提要。於書的內容,當無庸贅言,略有讀後感,呈獻於此。

《文選》所收,賦、詩與文三類。其中詩以四言為源,起自「補亡」;以五言為歸,崇尚班固「詠史」與雜詩十九首:兩種皆詩、騷之流亞,又明別於樂府、騷賦。昭明太子不錄作者傳記,但其以刪汰繁蕪,正以文存人,與劉子《文心》之書,當時共同協作,有意做文徵、文心、文史、文評,以建立梁代為文之學,而各部分雖有側重但卻又互見互含。黃坤堯先生在書中勾稽考述了《文選》詩學(詩論體系和當時詩文評關係),甚為得當。書中對六朝四言詩的興變、五言與樂府的合流、題材分類與歷史發展,都有全新的看法。又指出雜擬古詩,看似模仿,實為創作,所論很妥帖;這種題目,是善作之人方知其中甘苦的。至於《文選》詩與京都建設及文化氣象,所論前所未發,別開生面。顯然,黃先生不是把重點放在詩體,而是把重點放在詩人,以及詩歌的歷史氛圍,也即是當時的文化生態上,這種研究策略,是值得學人借鑒的。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詩學永遠繞不開李白和杜甫。李白入都、李杜交誼、杜子詩心和晚年心態,都是學界共同關心的話題,是在研究盛唐詩歌時無不必須提供自己意見才能算數的。書中提出盛唐詩歌起於高、李、杜的梁宋之遊,也對李白入都三次的學術看法作了辯論提出新見,認為杜甫湖湘前後心態不同(悟得超脫,不再沉鬱)、晚節詩律細(雙聲疊韻)事出有因,都是清新而獨到的見解,為讀者提供了與以往對盛唐詩家代表人物的不同詮解。在方法上,黃先生特別注意對意象(例如「撫孤」「龍鳳」)的分析,通過語言意象切入詩歌情感世界,這是深得詩歌藝術特徵的做法。

「宋人生唐後,開闢亦難為」,但宋人有一代之詩歌,終有不同於唐代的自己的面貌。黃先生通過考述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從而勾畫出了北宋風流,也即在唐之後宋代擁有自己的時代精神。歐陽有邁李之作如《廬山高》,而文宗韓愈;王安石崇尚子美,而有卑青蓮;蘇軾則步趨李白而氣過之,獨得三百年之樂;黃庭堅詩宗杜甫,別開一派。書中對於學人之前不太重視的《三劉家集》的評論解讀,可見理學為心,弘揚正氣,賦予了宋代士人精神的高度,真是獨具慧眼。對於周邦彥作為政壇、詞苑、詩林的位置,書中也作了非常好的分析評判,認為其詩融會唐宋,詭異艷麗,在宋代有獨特地位。又以陳後山為例,說明宋代詩學的雅俗替變、正奇相生的現象。這些都是對於宋代詩歌個案研究的示範。

古代藝苑的琴詩書畫往往有人兼擅,而詩詞曲三種文學更是一家三兄弟。藝事一家親,正如蘇軾曾論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相異又相通。自清代至於晚近,文人集諸藝於一身人數更多,詩畫互相生發,詞曲同為藝珍。對於這種現象,黃先生在書中另列一目論之,也是他自己長期浸淫於書畫而折射於文學歷史研究的自然所為。書中選了康雍間李鱓、題畫的金農、高翔、許乃穀等畫家的詩歌寫作,分析了詩畫一律的道理與詩畫相生的意趣。對於晚近流落到香港的鄧芬,又研究其詩與詞曲的關係,描畫了避風塘的歌樂金粉如何讓鄧芬的詩詞境界大開。劉勰《文心·情采》以形文、聲文、情文論之,所謂雜成黼黻、比成韶夏、發為辭章,精於情文,通於百文。藝苑若以詩為主體旨歸,必有大觀,正所謂詩若美,一切皆美。

前文稱黃坤堯教授在詩詞是善作之人,因為他是長期勤於詠事的詩詞作家。早年黃先生就以詩詞蜚聲海峽兩岸,世紀初已經是粵港乃至全國的詩教領航人。台灣汪中曾在黃坤堯《清懷詩詞稿》(1989年)序稱讚「坤堯脫穎上庠,早耽吟詠,鍥之弗懈」「其詞筆斐然,固由積學秉賦」。他自己也自述創作趣味,曰「發抑鬱,揚志氣;觀吐屬,淬詞章」,逃禪逃酒,希聖希賢,「踽踽獨行,流連歌酒;翩翩蝶舞,惜取春心」。其所為詩詞,一直是涵養性情,陶煉志氣,豈獨為詞章文采哉!黃先生除了新詩、散文集、文言文作品集之外,還有舊體詩詞集多種,例如《清懷詞藁和蘇樂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清懷三藁》(台北學海出版社2005年)。至於其詩學著作,連同整理的前人詩集,足有20種上下。可見其稟賦清雅、積學儲寶,既是操曲之手,又是審音之家。正所謂,古有歷代詩話,今有清懷詩說,識器、曉聲,良有以也。●文: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