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將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置身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習近平總書記總是無比敬重那些與日月同輝的忠骨英魂,總是自覺堅定賡續弘揚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新華社8月30日播發題為《習近平的英雄觀》的長篇通訊文章,文章指出,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英雄的中國人民必將在偉大鬥爭中書寫新的英雄史詩。
2015年9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在此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崢嶸與壯烈歷歷在目,當年的青春戰士早已華髮蒼顏,胸前勳章熠熠生輝。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歷史長河奔騰不息,凝結着永不磨滅的英雄記憶。
黨的十八大以來,明確提出並反覆強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身許國、精忠報國是抗戰英雄最鮮明的品質。」
捍衛英雄成社會共識
2011年9月,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同志引用魯迅的文章回望我們這個民族深邃的心靈史:「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一次次追思緬懷英雄事跡,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那些在抗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敢於拋頭顱、灑熱血,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
設立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下,「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在新時代中國蔚然成風。
201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此後,每年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來到這裏,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紀念碑基座上,一幅幅漢白玉浮雕,濃縮百年崢嶸。從1839年虎門銷煙到1949年勝利渡長江,這一歷史長卷刻畫了170多個人物形象。他們無名,卻都是奮起抗爭的人民英雄。
古往今來,以文勒石者眾,只有中國共產黨,以「人民英雄」的名義,在她領導建立的人民政權首都矗立起不朽的豐碑。
誰是英雄?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神聖命題。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同歷史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相對立,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第一次徹底解決了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中華民族之所以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不是因為有救世主,而是因為有千千萬萬普通人挺身而出!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引領時代。
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
今天,像革命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仍然在繼續。前無古人的事業,絕不會一帆風順,越是艱險越向前。
未來30年最為關鍵
「未來70年,關鍵是未來30年。這正好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考察,重溫紅軍長征的光輝歷史,一席話擲地有聲:「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什麼陷阱啊,什麼圍追堵截啊,什麼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後!」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英雄最好的告慰,就是完成他們的夙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