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最新排名公布在即 孫東:港應堅持以科創為核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於明日(9月1日)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過去五年,「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世界百強創新集群中連續排名全球第二,驗證了大灣區的綜合創科實力。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發表網誌表示,香港近年在「政、產、學、研、投」高效協作下,創科發展突飛猛進,正以強勁的創新活力,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構建完善和具全球競爭力的創科生態,相信只要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聯共創,「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就一定可以傲視群雄。他並強調,香港應堅持將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不斷開闢新領域,塑造新動能,為實現2035年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貢獻香港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考慮專利申請、科研期刊等指標,孫東表示,在專利申請方面,透過特區政府「產學研1+計劃」等政策推動,香港5所世界百強大學申請專利數目過去兩年分別增加27%和23.4%;加上更多創科企業來港開設研發中心和國際總部,單是華為研究院在港人數過去一年已激增至逾700人,反映香港正成為吸引國際資本和人才、匯聚成果轉化的沃土。

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 提升港競爭力

在基礎科研實力方面,香港各大學共有1,534名學者入選美國史丹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2024年度影響力排行榜,論文發表數量居世界前列,彰顯香港科研的影響力,加上第三個InnoHK平台將於明年上半年成立,在多個科研領域促進環球合作,以及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及授牌,可配合國家整體科技發展規劃;這些都能提升香港於前沿科學領域的水平,強化國際競爭力。

在科技初創與投資方面,研究機構Startup Genome早前發布的《2025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顯示,香港過去一年在全球排名前40的初創生態系統中獲評為進步最顯著;特區政府創科創投基金、科技園公司數碼港的投資基金等亦向過百間本地初創投資逾11億元,再吸引183億元的私人投資。

灣區市場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沃土

同時,本地大學科研團隊獲資助成立624間初創企業,各校也紛紛推出創新創業支援計劃,如香港城市大學的HK Tech 300投資了逾1,000家初創公司,加上籌備中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投資融資和系統優勢,可望吸引愈來愈多海內外資本通過香港關注大灣區的創新市場,並在香港設立創投資金和進行創投交易,驅動整個創科產業蓬勃發展。

孫東表示,大灣區龐大的消費市場、眾多應用場景、強大產業轉化能力及完整產業鏈,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沃土。他表示,特區政府先後與國家相關部門,廣東省及深圳市相關單位簽署了多份備忘錄和協議,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創新發展,加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前海、南沙等合作區,香港必將為創新灣區增添新魅力,相信只要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聯共創,「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就一定可以傲視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