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今年上半年本港檢獲新興毒品依托咪酯的數量、被捕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涉案者更有低齡化趨勢,不少毒品拆家透過社交媒體販售依托咪酯及其他毒品。警方由本周一起一連4日展開代號「藍煙」行動,重點打擊網上平台毒品交易,搗破3個毒品倉共拘捕29人,年齡最小「毒販」僅13歲。行動檢獲590粒依托咪酯煙彈、1.6公斤可卡因、560克氯胺酮、580克大麻花、400克「冰」毒及約2.5萬粒搖頭丸等,毒品總值逾350萬元。
檢獲毒品總值逾350萬
今年5月至8月,東九龍總區反黑組探員喬裝毒品買家,在網上不同社交媒體向拆家購買依托咪酯、大麻及可卡因等毒品,搜集販毒團夥犯罪證據,透過深入調查及情報分析,成功鎖定多名毒販身份及3個毒品儲存倉庫,並於本周一起進行收網行動。
警方突擊搜查分別位於觀塘區工廠大廈、深水埗區唐樓及大埔區村屋的毒品儲存倉庫,共拘捕2男3女(22歲至56歲),檢獲依托咪酯煙彈、可卡因、氯胺酮、大麻花、「冰」毒及搖頭丸等各類型毒品,總值逾350萬元。探員又在全港多處共拘捕21男3女(13歲至66歲),涉嫌販毒及串謀販毒。調查顯示有毒販會以全日制方式,租用司機及車輛販毒,有理由相信涉案司機是在知情下參與販毒。
被捕的29人(23男6女),年齡介乎13歲至66歲,涉嫌「販運危險藥物」及「販運看來是危險藥物的物質」罪名。被捕人中有9人為21歲以下,3人為18歲以下,包括一名13歲男童;男童涉嫌向「放蛇」探員販運毒品被捕,反映年輕人容易因「搵快錢」而被利用,情況令人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