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冷曉琨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開源讓算法、數據工具變成了公共產品,大大縮短了技術迭代周期。從產業視角看,開源則降低了創業門檻,把算力、人才、場景需求重新洗牌——初創企業可以站在DeepSeek等平台的肩膀上直接做應用,反過來又把真實場景數據回饋上游,形成正向循環。此外,開源也是治理與安全的「放大器」:代碼公開讓漏洞能被全球研究者同步發現和修復,不再依賴廠商的「良心補丁」。「因此,開源不只是技術共享,而是重塑了 AI 行業的結構與規則。」

「開放真實數據集,可推動算法優化、具身模型研發。」冷曉琨認為,開源路線通過創新算法降低了對算力的依賴,便利了大模型在各行各業本地化部署,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中國模型的開源效應,將促進對更多的企業和行業賦能,收穫更多的顛覆性創新成果。

冷曉琨說,通過開源,高校院所與行業企業可進一步深化產學研融合,在統一平台上協作攻關共性技術,加速人形機器人成果轉化與標準形成。他表示,樂聚始終專注於人形機器人在多元場景下的應用落地,現已與多個高校院所、行業企業共建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後續期望能夠通過開放共享模式與政策引導結合,進一步促進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的早日實現。「AI技術的開源特性,有利於吸引更多開發者和企業參與到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中來,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創新的機器人產業生態。」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