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近年致力於推動傳統學術的教學和研究,筆者自2024年入職後,一直致力落實這個重要方針,弘揚國學不遺餘力,大步走向國際化,與世界漢學共融互動,把中國傳統學術置於國際文化語境中,促進與內地和外國不同學派學者的互動交流,更利用香港的獨特條件,把教大進一步提升為世界漢學的一個重要匯聚中心。
國學是相對於漢學的概念範疇。學術界對於「國學」的定義尚未有統一意見,本文以地理本位、學術語言和學風學派等因素,對國學與漢學加以劃分。國學乃指漢語文化圈對本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而漢學則指非漢語地區和國家,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外來事物,採取「他者」視角所做的研究。
筆者的學術研究一直與世界漢學緊密連接,橫跨國學與漢學。各論文、專著、評論和講演等,以中文及英文發表於香港、內地、台灣,及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各種載體上,面向不同的讀者和聽眾。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學、宗教文化和比較文學。最新的學術專著《洞窟奇想: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他界遊歷》,由荷蘭萊頓的博睿出版社於今年出版。
此書圍繞劉宋時期成書的《幽明錄》所載,劉晨、阮肇誤入桃源故事原型所衍生的各種不同文體寫成的作品,包括詩詞戲曲以及關於道教服食、色慾愛情、時空旅程、遺民思想等主題的作品,條分縷析。此外,亦以劉阮故事與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的「遇仙」母題作比較。此書能反映學風學力,是國學與世界漢學交通的一座重要橋樑。
筆者主編的論文集《中國文學與宗教的言、意、象》也是國學與世界漢學互動的產物。該書收錄論文23篇,撰稿人除了內地、本港和台灣外,亦有來自美國、日本、澳洲等地,探討中國古代宗教與圖像、語言、意象的關係,展現了世界漢學各種不同的治學方法。
廣邀國際漢學家訪港交流
自從加入教大以來,筆者大力推動關於語言、文學、宗教等交叉學科活動,邀請世界各地學者來訪講學、參加會議和座談,推動國學與漢學的多方面且深層次的接觸和溝通,把教大的大門向國際友好進一步敞開。2024年10月成立的「中國語言文學研究集群」由筆者主持,為這些活動的籌組組織之一,先後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的傑出學者來校訪學、演講,及與教大師生作深度交談。2025年5月舉行的「我歌月徘徊:李白與中國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則是一次盛大的國學與漢學界會聚,有二十多位來自中、美、日、比等國的享譽學界的學者參會。
這類國際活動將促進國學與漢學頻繁交流,提升規格和質量,既禆益於筆者在文學與宗教的教研水平,也令教大在蓬勃的中西學術交流上加強漢學、文學、宗教等饒具特色的交叉學科、跨領域和跨國界學風的研究。
●陳偉強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