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韓國總統李在明周日(8月24日)抵達華盛頓,周一進行任內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次會晤,韓國實力強大的造船業,成為李在明今次訪美的重要籌碼。《華爾街日報》等傳媒分析,雙方預計會討論經貿協議細節、國防預算和駐韓美軍等議題,若韓國能在造船業上與美國達成更多合作,或能換取美方緩和就貿易和國防等議題向韓方的施壓。
美國造船業嚴重落後於中國,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關切之一。報道指出,韓國早前表示在關稅協議架構中,涵蓋一項價值1,500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基金,用於雙方造船業合作。
全球第二大造船國 僅次中國
韓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造船國,在日本船廠坦言難以幫助美國提升造船實力之際,韓國官員稱,對美國造船業投資可能涵蓋收購美國造船廠、勞動力培訓、供應鏈重組、維修和其他領域。
美國法律禁止在海外建造美國商用或軍用船隻,亦限制外國造船廠在船隻例行停靠港口期間,維修美軍補給船隻。《華爾街日報》指出,韓企韓華海洋和HD現代已與美國海軍簽訂4份維修合約,允許韓企維修美軍在總部於日本的第七艦隊部分非作戰艦艇。韓華海洋已收購一間美國造船廠,營運全球最大造船廠的HD現代也有意仿效,同意為美國大型軍用和商業造船企業提供諮詢。
對於韓國利用造船業換取美國利好條件,韓媒普遍感到樂觀。《中央日報》分析稱,李在明訪美行程中,專門加上赴費城視察韓華海洋收購的美國造船廠,相信此舉旨在向美國釋出信號,回擊特朗普就韓國在安保上「搭美國順風車」的說法,表明韓國正透過造船業合作,回應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施壓。
韓國經濟智庫「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經濟安全高級研究員洪鎮熙稱,韓企希望透過造船業合作,打入美國國防商業市場,鞏固韓國作為美國盟友供應鏈關鍵一環的地位。韓國也希望在美國船廠生產軍艦、擴大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隊等計劃中,加強與美方合作,提升韓企全球競爭力。
美「作繭自縛」致船隊老化
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韓企代表分析,維修美軍非戰鬥船隻利潤並不豐厚,收購美國船廠也挑戰重重,更多是韓企推動韓國與美國加強信任之舉。HD現代海軍業務規劃負責人姜佑萬(譯音)指出,重建美國造船廠不能僅靠韓企投資,還需要更多本地熟練工人、更優質的基礎設施和供應商儲備,這些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英媒《經濟學人》也指出,在造船業領域,美國旨在保護自家造船廠免受外國競爭的保護主義法律,反而限制美企的跨國合作,加速美國船隊老化。如今任何法律調整都充滿政治敏感,韓國本身也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即使為美國船廠引入韓國資金,也難以在短期內復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