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身影、稚氣未脫的聲音,居然能筆挺地堅守崗位,向市民娓娓道來烽火歲月的故事。8月22日至2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中,一群身穿整齊制服的青少年引起大家關注。

這些青少年來自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受邀來為展覽做小講解員。他們當中不乏只有9歲的小朋友,稚嫩的樣子和專業的態度形成極強的反差感,引得大家連連稱讚「哇,咁細個就了解歷史!」更有觀眾專程為了「聽細路講歷史」來看展,直言看到這些可愛而認真的臉龐,就好像看到了香港未來的希望。

小講解員在「歡慶勝利」展廳前。(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攝)

站在「歡慶勝利」沉浸式展廳前的兩位小講解員何思諾和黃曉琳,已然成為展廳的「人形打卡點」,觀眾們路過紛紛大讚可愛、希望與她們合影,當得知兩人都只有9歲時,無不驚嘆「原來9歲的小朋友都可以講述歷史」。

「日本打咗14年仗終於無條件投降,中國贏咗,不同的國家都為中國高興。」何思諾如是介紹「歡慶勝利」展廳的內容。展覽期間,她就是這樣用小朋友的視角和語言,為大家講述抗戰勝利的故事。「佢哋話我哋好得意,咁細個就嚟參加呢一個活動」,黃曉琳坦言自己和搭檔收穫了好多喜愛,亦有許多長輩關心她們累不累,但她覺得並不辛苦,認為做講解員可以感受到抗戰時軍人英勇報國的精神,十分有意義。

小講解員在「歡慶勝利」展廳前與觀眾合影。(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攝)

13歲的羅淳心已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小講者,她8歲時就曾參與「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的講解工作,至今還記得自己當時因為場地太大而緊張,不知所措。今次展覽期間,羅淳心負責在第一展區講述抗戰歷程,已經從當初的「不知所措」成長為從容不迫。羅淳心為講解工作做了充分準備,包括背誦講稿、觀看抗戰紀錄片等,遇到未學過的內容就向老師和家人請教,表示在此過程中收穫頗豐。

小講解員為觀眾進行講解。(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攝)

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李曉楺亦做了很多功課,負責第三、四展區的她,對《大公報》歷史和「中國漫畫奠基人」葉淺予的抗戰漫畫都了解全面。有觀眾讚她年紀小卻表現不俗,她非常有專業精神地回應稱「呢個係我哋嘅責任,亦係我哋選擇做導賞員的原因。」

李伯右已加入香港青少年軍總會10年,從前因學業及考試衝突錯過了多次活動,今次是他首次擔任展覽講解員,直言感受到會場龐大、內容深入,需掌握技巧吸引觀眾注意力,盡力傳達更多資訊。李伯右稱這幾日的經歷非常難忘,比如自己做的第一次講解就是臨時上陣,幸好準備充分才得以順利完成。受到觀眾的肯定讓李伯右非常開心,他表示做講解雖然辛苦,但大家的正面反饋是最大鼓勵,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參加類似活動。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培訓主任吳文慧,連日來一直陪伴在小講解員身邊,為他們進行培訓。「我哋小朋友最初有啲緊張,但到最後一日,已經可以好自信向公眾講解展覽意義」,吳文慧欣慰地說,小朋友們每日堅持做好講解,下班後仍主動溫習史料,十分認真好學。

「公眾會主動同小朋友交流,甚至特登要求聽某段歷史」,吳文慧稱,有市民專程為了「聽細路講歷史」而來,更在網絡平台分享聽完孩子們講解感動落淚的時刻,這讓她非常動容。吳文慧指,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向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希望這次做講解員的經歷可以讓孩子們學懂歷史、建立自信。

小講解員提醒拄拐杖的觀眾小心。(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攝)

展覽今日(29日)圓滿落幕,展期雖有盡時,但歷史的迴響與成長的軌跡早已超越展廳的時空限制。當小講解員們日復一日堅守崗位重複着歷史,當他們慢慢從手足無措的新手蛻變成從容講者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展覽的成功,更是民族記憶在新一代身上的鮮活傳承。這種傳承,恰到好處地將「銘記歷史」的意義具象化。就像觀眾們所感慨的一樣,這段跨越80載的歷史對話似乎讓人感受到香港未來的溫度,這些年輕而堅定的聲音,正成為愛國教育最生動的註腳。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Sunny、鄔茜)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