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小小蕓豆,卻能解決太空難題?小小學生化身科學家,將「太空菜園」搬入課堂,探究太空的奧秘。近日,由香港賽馬會主導的全港首個大型探究式學習計劃——「賽馬會探索科學」走進香港小學,生動演繹將科學知識結合動手實踐的教學理念,培養小學生科學興趣與質素。
「我覺得科學實驗和探究很有趣,以後也想繼續參與!」在參加完「太空菜園——探索太空種植箱的生態奧秘」課程後,來自沙田保良局朱正賢小學的小六學生馬梓晴同學興奮地說道。是次課堂,她學習如何在太空環境中培育蕓豆,探究不同光線對蕓豆生長的影響,以解決航天員在太空中缺乏新鮮蔬菜的難題。「以前以為只有白光能令植物快速生長,通過實驗才知道原來不同光線對植物都有不同的影響。」馬梓晴同學分享心得。
另一位同樣來自沙田保良局朱正賢小學的小六學生劉子駿同學同樣深有感觸,他說:「課程令我對科學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令我學到很多關於太空的知識。」
據了解,為期四年半的「賽馬會探索科學」計劃,是為響應「科教興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及配合本學年推行的小學科學新課程,旨在提升小學科學教師實施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能力,並透過課堂內外的科學實踐,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究精神。
「我們不斷在思考,如何將香港從金融中心,轉變成科創中心。」香港賽馬會探索科學計劃合作機構——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教授說道。他樂見香港教育局為配合國家的「科教興國」策略而推出一系列新政策,「賽馬會這個項目,是面向『科學教育』大目標,我覺得十分有意義。而北師大的科學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很高興本次能參與研發課程的過程,發揮內地科學教育的優勢,以支持香港特區的科學教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賽馬會探索科學計劃專業顧問、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專業顧問蘇詠梅教授表示,香港賽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捐款逾2.65億港元,主導開展以「賽馬會探索科學」為主題的探究式學習計劃,計劃將於全港120所小學推行,預計為500名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及共學社群支援,惠及30,000名小學生。「先導計劃僅一年,就收到45名教師的申請,」蘇詠梅教授補充道,「該計劃希望透過教師培訓,令老師掌握如何在科學課內進行探究式學習,帶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培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我們學校已經有8名老師報名參與該計劃,成果顯著,老師們積極參與內地培訓項目,增進對探究式學習的認識,從而回來在課堂上授予學生,師生都受益良多。」參與該計劃的沙田保良局朱正賢小學校長高凱聯表示。
「賽馬會探索科學」計劃以香港教育大學為策略夥伴,聯同北京師範大學和史密森尼科學教育中心等頂尖教育機構,共同開發針對本地課程及實證為本的教學資源。這些學習單元設計與香港小學科學課程框架緊密銜接,各單元為300分鐘的課程,配備教學資源和實驗套件,能豐富新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從觀察、提問到探究及發現,培養科學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妍伶報道;視頻攝製:Sunny、韓秭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