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愛好者李先生,昨日特意帶同其打印80多年前的《南華日報》舊報,對照展品細節,尋找徐州會戰的蛛絲馬跡。他對歷史的執着與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盼揭示日軍侵華前情報活動痕跡
李先生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據舊報章記載,當年中國對車站、橋樑等戰略要地實施嚴格拍攝限制,但有4名日本人堅持在徐州拍照,被警員勸阻後情緒激動、大聲抗議,行為疑與日後軍事部署有關。因此,他此行特別希望尋找有關徐州會戰的歷史照片,照片背後或蘊藏日軍侵華前的情報活動痕跡。
他本職雖為技工,但對歷史研究毫不馬虎,平日透過流動應用程式搜尋多媒體資料,並親赴中央圖書館翻查菲林檔案,搜集抗戰時的第一手資料,又透露自己曾在內地購得一枚刻有「抗日」字樣的戒指,表示該物或為抗戰時期愛國人士捐款後獲贈的紀念品。
談到對抗戰歷史產生興趣的契機,他表示其伯父當年在香港遭日軍擄走當苦工,回家時僅獲些許米糧,而其父親因為戰亂而輟學,「父親那時年紀還小,只記得總要逃難。他經常告訴我,自己遭日軍弄得無法求學。」
令他主動研究抗戰歷史,是受到一齣電影所震撼。李先生說,自己童年時學校幾乎未曾教抗戰內容,成年後觀看講述日軍在哈爾濱設立「731部隊」的電影《黑太陽731》,才直面日軍進行人體實驗的殘酷手段,「內容衝擊感很強,看完覺得好殘忍,才開始想了解更多。」
另一契機是來自日常行山時的發現。李先生熱愛行山,其間見到過不少戰時香港的軍事設施遺蹟,更曾在城門郊野公園發現當年的子彈殼,「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其實戰爭離香港好近。」
他坦言,自己世代在港,過去卻對本地抗戰史所知甚少,「香港在這方面的歷史教育,曾經幾乎是一張白紙。」今次的展覽內容詳盡,展品豐富,他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同類型的展覽,讓新一代更深入了解香港抗戰的歷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