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黃鵬
●香港鼎豐倉儲董事長胡青松

隨着深港深化融合,深圳智慧無人運輸車的廣泛應用,獲香港物流業界高度關注,業界人士紛紛期盼該技術盡早在港試點推廣,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解決人手不足提升效率

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黃鵬指出,香港物流業面臨人工昂貴、新晉人員短缺的雙重壓力,降本增效迫在眉睫。他曾參觀香港機場貨站與元朗大型倉庫,其全自動化營運模式讓他印象深刻,從卸貨、進倉到轉運、上機,全由無人智慧機械完成,既提效又減誤。黃鵬透露,自家公司引入機器人製單後,處理3,000份文件提單的人手減少50%,投入半年即可回本,「無人智慧物流能破解用人荒,還能大幅提升效率」。

香港鼎豐倉儲董事長胡青松同樣看好無人運輸車的應用。其公司每日需處理海量貨物的打包、分揀等工作,還要協調多輛拖車完成運輸,這些高頻次、多環節場景正是無人運輸車的用武之地。他認為,發展無人運輸車並非 「替代人」,而是讓員工專注核心服務,若無人車能融入運輸網絡,公司有望實現 「下單即啟動,小時級必達」,大幅吸引電商與急件客戶。

不過,推廣仍存挑戰。胡青松坦言,香港道路窄、彎道多,工業區早晚高峰人車混行,對無人車導航、避障技術要求極高;且機場、碼頭等特定作業區的通行權限、調度責任及事故定責等法規問題待明確。為此,他建議先開展 「小範圍試點 + 深度適配業務」,其公司已在倉庫周邊試行無人轉運車,下一步計劃擴展至周邊10公里提貨點,逐步覆蓋全港。

香港特區政府已着手推動無人運輸車應用。去年3月,修訂後的《道路交通條例》及新附屬法例實施,為自動車提供規管框架,運輸署還發布相關實務守則。同時,「智慧交通基金」資助自動駕駛項目,元朗、西九文化區及香港機場均有相關測試或應用,機場停機坪自動駕駛車已達70輛,累計行駛 230 萬公里。

無人車落地需多方協作

業界表示,無人運輸車落地需政府、企業與社會合力。政府需完善法規,企業加大研發適配本地路況,社會提升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儘管挑戰存在,但業界堅信,隨着各方努力,智慧無人運輸車將助力香港物流業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