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這周有消息指,國家將檢視及考慮推出人民幣穩定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再度站上了數字金融創新的風口。與此同時,香港在本月正式推出了全球首個實物資產(RWA)註冊平台,並吸引包括螞蟻集團旗下的 Ant Digital 等大型科技金融企業積極參與代幣化應用的推廣。這些動向交織在一起,不僅反映了內地與香港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制度創新,也揭示了背後宏觀戰略與產業升級的深層意義。
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使用率
近年來,隨着美元霸權與地緣政治摩擦加劇,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雖然「數字人民幣(e-CNY)」已在內地多個城市試點應用,但其跨境結算與國際推廣仍受限於制度壁壘和市場接受度。若能透過由受監管機構發行、與人民幣一比一掛鈎的穩定幣,結合香港的國際金融平台與外資參與度,將為人民幣資產「出海」提供一個更市場化、靈活度更高的工具。
人民幣穩定幣一旦落地,將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使用率,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透過鏈上支付可降低美元清算依賴;其次香港可成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發行、清算與合規中心,進一步鞏固其「超級聯繫人」角色;同樣重要的是,若人民幣穩定幣能成為購買和結算代幣化資產的主要媒介,將形成貨幣與資產市場的雙輪驅動。因此,人民幣穩定幣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金融主權與地緣政治博弈的戰略工具。
香港在 8 月推出的全球首個 RWA 註冊平台,標誌着資產代幣化從市場試驗走向制度化、標準化。所謂 RWA,即將傳統資產例如債券、不動產、大宗商品、甚至藝術品等,以代幣形式映射到區塊鏈上,從而提升流動性、降低交易門檻並提高透明度。然而,RWA 的推進仍面臨挑戰。最關鍵的並非技術,而是流動性與估值透明度、如何確保代幣化資產在二級市場上有足夠的交易深度,如何避免估值操縱,這些都需要更多政策配套與市場培育。
港可協助人民幣資產走向國際
螞蟻集團旗下的 Ant Digital 已積極推動香港的 RWA 應用,並嘗試將其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業務相結合。這體現了中國大型科技企業的一種「雙重角色」:在內地,配合政策,推動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和場景應用;在香港,則更多承擔國際市場橋樑的角色,協助構建代幣化資產的標準與生態。這種模式有助於緩解市場對「純Web3項目」的合規疑慮,這既能引入具規模的應用場景,也能鞏固香港作為數字金融「實驗田」的地位。
綜合來看,人民幣穩定幣與 RWA 平台的推出,不僅是金融技術的進化,更為香港帶來了政治與產業的雙重機會:香港不單可協助人民幣資產走向國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能在中美金融博弈中提供一種「去美元化」的制度替代方案。金融機構也可透過代幣化拓展新業務,包括資產管理、跨境結算與金融產品創新,初創企業與科技平台能在 Web3 生態中找到新的增長空間,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的數字資產樞紐。
在監管審慎與市場活力間取得平衡
從人民幣穩定幣的戰略布局,到 RWA 平台的制度落地,再到大型科企的積極參與,香港正站在數字金融新時代的前沿。這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制度競爭與金融地緣政治的一部分。若能在監管審慎與市場活力之間取得平衡,香港完全有機會把握這一波歷史性機遇,成為全球數字資產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樞紐。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