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深水埗日前發生一宗家庭倫常慘案,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的女子,疑因不堪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涉嫌殺死其85歲的母親及患有唐氏綜合症的胞弟後,在天台危坐自殘,被警方以謀殺案拘捕。這宗家庭倫常慘案的遇害者和涉案者,均屬需要支援照顧的人士,事件再次提醒特區政府,必須加快擴大跨部門、跨界別的照顧者資料庫建設,以及早介入需要照顧的個案,盡最大可能避免類似慘案再次發生。
打通資訊共享渠道
深水埗倫常慘案的男死者,本身是一名唐氏綜合症患者,須定時暫託於位於青衣的宿舍,因為有3星期未有返回宿舍,社工前往其家中探訪而揭發事件。涉案家庭包含有精神病紀錄人士、唐氏綜合症患者,以及年過八旬需要照顧的長者,都是社會重點關顧和支援的對象,但涉案家庭並非社署的跟進個案,社署在慘案發生之後,才嘗試聯絡有關家屬,並提供福利援助,只能說是亡羊補牢。
在深水埗倫常慘案之前,亦有獨居長者在家中死亡多時,遺體已化為白骨後才被發現的案例。這類悲劇一再發生,令人痛心之餘,更加關注如何才能建立更有效的機制,更好地為這些弱勢群體提供應有的支援。
香港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需要關顧和支援的家庭數量,隨着人口老化,將不斷上升。與此同時,確有一部分需要關顧和支援的家庭和人士,往往會出於各種原因,不會主動尋求支援,甚至有意迴避,成為隱蔽群體。這是特區政府、社福機構和關愛隊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特區政府部門、社福機構和關愛隊,雖然都有各自的支援系統,也能各自掌握一部分需要照顧家庭的資訊,但卻未能共享資訊,尚未能建立起完整的照顧網,未能為有需要照顧的家庭和人士,提供應有的關愛照顧服務。
跨部門合作擴大覆蓋範圍
社會上有不少意見認為,須透過主動探訪、主動關懷,找出這些隱蔽個案。但尋找隱蔽個案,如大海撈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主動上門探訪,也常會遇上閉門羹,甚至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未必能全面接觸到有需要的個案。整合特區政府部門、社福機構和關愛隊的力量,共同建立完善的照顧者資料庫,為需要照顧的家庭和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已是刻不容緩的務實舉措,應盡快落實。
特區政府上月推出試點計劃,率先在觀塘和沙田推行照顧者資料庫,建立跨部門、跨界別的合作,主動接觸一些有支援需要的照顧者個案,安排關愛隊上門探訪獨居及雙老家庭。初期將有約8,000至9,000名高風險照顧者納入資料庫,最終目標是擴大至超過百萬名長者。
筆者認為,計劃已為建立更完善的照顧者服務踏出重要一步,希望特區政府、社福機構和關愛隊,盡快總結試點經驗,加強合作,將跨部門跨界別的照顧者資料庫建設,擴大至全港各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