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右三)與好友士傑(右二)、鍾灝松(右一)參加「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揭牌儀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春麗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春麗、實習記者 師穎欣 濟南報道)8月11日,法國友人馬庫斯·德雷特斯與好友士傑、鍾灝松來到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舉辦的「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揭牌儀式。他們已向該集團無償提供約30張電子版歷史照片,用於展廳展示,並借助數字技術賦予這些歷史影像新的生命。

據了解,「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是歷史影像的「新家」,用數字技術守護民族記憶。該展廳後續還會持續更新山東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時期的珍貴影像資料,所有影像都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捐贈618張珍貴歷史照片

馬庫斯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於2021年發現了外祖父羅傑·皮埃爾·勞倫斯在中國拍攝的老照片。他先將其中三張發給了士傑。一年後,他把所有照片展示給鍾灝松,對方立刻意識到其歷史價值。隨後,三人共同說服馬庫斯的家族同意捐贈。幾個月後,馬庫斯的母親和姨媽將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託付給三人,由他們帶回中國。

日前,馬庫斯與好友已向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無償捐贈了外祖父生前收藏的618張歷史照片,這些珍貴照片記錄下了二戰期間日軍侵華的暴行。經鑒定,照片洗印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其中關於淞滬會戰的照片數量龐大、視角多元,已被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永久收藏。

「他(外祖父)不想讓這些真實的記憶被時間淹沒,就像我們如今希望更多人透過這些影像銘記歷史一樣。」馬庫斯說,「這份數字遺產的意義遠勝過讓照片靜靜躺在抽屜裏。」在他看來,數字技術能提升呈現效果,讓中國人民更清晰、更深刻地看到它們,讓這些照片「走得更遠」。

侵華日軍暴行令人髮指

未來,馬庫斯考慮把照片和照片背後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書,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每一張影像,都不是冰冷的像素,而是有溫度、有故事的時代印記。

11日下午,馬庫斯與好友參訪了位於濟南的蔡公時紀念館。1928年5月3日,濟南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日軍無視國際公約,將外交官蔡公時等十七名外交人員殘忍殺害。蔡公時被殺害前,還被日軍殘忍地割掉了耳朵和鼻子。

馬庫斯和友人認真觀看館內的照片和史料文字,他時不時湊近、俯身,還會念出註解的文字。馬庫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對日抗戰中,中國不缺英雄。」「蔡公時真的是一個英雄!」了解到中國外交官被日軍殘忍殺害,曾經做過法國外交官的士傑直呼:「我真的接受不了!」「日本人當時就是侵略,他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屠殺。」士傑一語中的。

鍾灝松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蔡公時面對列強不擇手段的迫害,威武不屈,展現了中國外交官的氣節,配得上「中國第一外交官」這個稱號。「國家得強大,國強了才能有外交。」鍾灝松說,外交是建立在國家強大基礎之上的。

馬庫斯向蔡公時的紀念雕像莊重獻花,與兩位友人共同向蔡公時深深鞠躬三次表示敬意。行禮前,三人不約而同地深呼吸並整理西裝。

鍾灝松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此次中國之行他們到訪了哈爾濱、北京、濟南,接下來將前往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香港我們肯定會去的。」鍾灝松表示,未來他們會「走出去、講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今年11月份,他們將帶着這些捐贈照片的影印版前往日本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