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董事總經理劉振江指出,特區政府現時應對商業地產市場挑戰的措施可看成為四大類:1.減少商業土地供應︰自2023/2024財政年度起未有推出商業用地,未來亦會審時度勢在市場推出土地。2. 增加對樓面需求︰積極落實產業政策,搶人才搶企業,為經濟擴量提質。3. 為北部都會區發展增加彈性及吸納市場需求意見︰4項措施分別為(i)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不再規定「商業」用地興建作為辦公室或零售樓面的面積;(ii)在新發展區個別用地容納更多不同用途,如「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混合用途」地帶;(iii)就一些具規模、投資金額較大的發展項目,與市場業界保持緊密溝通,預先聽取市場持份者對項目的發展方向以及招標條款的意見;及(iv)就法定圖則上已訂明其准許的土地用途,城市規劃委員會根據最新情況作綜合考慮規劃許可和修訂圖則的申請。

停推新商業地 准改變用途

市場需要頗長時間消化現有及在建寫字樓樓面供應。暫停推出商業土地,以及在未來審時度勢後方推出土地是合適做法,而增加對寫字樓樓面需求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政府近期推出改裝商廈及酒店作為學生宿舍是第4項提振商廈市場的良好政策,一方面增加宿舍單位滿足學生需求,另一方面受影響寫字樓用家作出搬遷,有助增加甲級寫字樓的使用率。此政策宜盡快擴大適用範圍,包括重建項目以及供大學教職員入住。

市場更關注到政府在北部都會區有極龐大的商業及創科用途樓面潛在供應,而這等供應可把現時商業區內的寫字樓樓面需求轉移到新發展區。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原規劃約有200萬方米商業樓面,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用途樓面規劃更高達700萬方米。倘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部分商業用地能改作為大學城用地,這將有效創造新樓面需求,亦有助搶企業搶人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