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台灣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的里長劉德文抵達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第一件事就是雙膝跪地,鄭重地從背包中取出白色骨灰罈,罈內安放的是漂泊在外76載、哈爾濱籍大陸去台老兵張宏奎的骨灰。「張伯伯,我們到哈爾濱來了,我先讓你着地,這是你的家鄉最親的土地,我終於送你回家了!」劉德文將骨灰罈舉起轉向四周,讓飄蕩在外的遊子第一時間感受家鄉的氣息。這是劉德文今年送回家的第33位台灣老兵,亦是他從事23年「靈魂擺渡人」送回家的將近400位先人之一。「我只想讓他們回到魂牽夢縈的原鄉,與最親的土地相守!」●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欣欣、吳千、于海江 哈爾濱報道
在哈爾濱向陽山革命公墓,老兵張宏奎的外甥女、已經74歲的王麗茹輕撫舅舅的骨灰罈泣不成聲:「舅舅,我終於把您接回家團圓,完成了母親生前最大的遺願!」1949年,大批軍人入島,在兩岸隔絕對峙的數十年裏,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結婚,無兒無女,無法對遠在大陸的父母盡孝,也不能與兄弟姐妹團聚,一生苦澀,隨歲月凋零。1924年生於哈爾濱市的張宏奎,正是這其中孤苦一生的老兵之一。
家屬:「接回舅舅骨灰,是母親遺願」
「聽媽媽講,舅舅年少時參軍遠走,1949年後再無音訊,40年後才傳來信件消息。」王麗茹老人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展示了兩封舅舅在1989年4月和5月寫給王麗茹母親和大姨的信:「我已決定返鄉探親,時間大約在八月底九月初,到時我再去信與你們聯絡,希望你們也多多保重身體,全家平安。」
沒想到僅僅1個月後,張宏奎就因突發疾病去世,魂牽夢繞的幸福團聚終遺憾落空。「接回舅舅的骨灰,是母親去世時的最大遺願!」
「張宏奎長者的尋找之路並不容易,一開始家屬提供的名字與台灣記載的有出入,一字之差,增添了很多波折。」2023年,劉德文收到王麗茹的求助信,立即開始找尋工作。一次次前往張宏奎生前居住地附近無人照管的墓地荒塚、收納骨灰的大小寺廟,大海撈針般地搜尋一無所獲。劉德文一直沒有氣餒,最後打聽到他的骨灰被安置在距離住地近100多公里外的嘉義市一處骨灰樓,歷時兩年終於讓老人落葉歸根。
台胞:「像自己的爺爺,想把他帶回家」
「沒有劉德文就沒有我們全家團聚的一天,他的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真的讓我特別感謝,也特別感動。」王麗茹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在台灣奔走找尋已經是千辛萬苦,劉德文還往來北京、哈爾濱協調辦理手續,「感恩之情無以言表!」老兵歸鄉塵埃落定,王麗茹拿出一個精細包好的佛珠串贈送給劉德文:「這是我母親生前一直帶在身邊的物件,她去世後,我也一直珍藏。把它送給您,寄託我們全家人的感謝和祝願,祝好人一生平安順遂!」劉德文感動地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這是我23年來第一次收到如此珍貴的禮物,寄託老人一生福願的重要遺物送給我,把我當家人一樣看待,這是無價之寶!也是對我最大的認可!」
「接受尋找老兵的求助越來越多,我把每一位受託尋找的老兵當作是自己的親人,就像自己的父親、爺爺,我想把他帶回家。」劉德文開始前往更多的寺廟、墓地,甚至雜草叢生的亂葬崗尋找老兵的痕跡。現在在台灣總共尋找登記過100多家寺廟、15處老兵的骨灰樓,還有五十幾個亂葬崗,他都去過了。劉德文說,在亂葬崗尋找是最大的危險。2016年時,他在亂葬崗不小心摔斷了兩根肋骨,差點丟掉性命,在醫院住了7天。
亂葬崗記錄信息 建數據庫便於尋找
在搜索亂葬崗的過程中,劉德文還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記錄下相關墓碑上的姓名、籍貫、生亡時間等關鍵信息,用手機把每一個亂葬崗的墓碑拍下來,詳細整理出上面的信息,現在的數據庫裏已有近9,000多位老兵的資料,通過該數據庫完成了近30位老兵的回鄉夙願。「我就想既然在做了,我就要把它做得更好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