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工藝】儲物箱:約1600年,採用螺鈿裝飾工藝,展現16世紀莫臥兒統治下的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典型設計
莫臥兒王朝瑰寶亮點展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新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昨日開幕,展出逾百件莫臥兒王朝黃金時代的藝術珍品,融合南亞、中國、伊朗、歐洲等地區的文化元素,包括工藝精湛的白玉吊墜、儲物箱等,更有以泰姬陵為主題的藝術裝置。部分展品為中國明清朝代工匠所造,其中一件明弘治年間所製黃釉盤,後被莫臥兒宮廷收藏,顯示中國曾與莫臥兒王朝統治的南亞交流匪淺。今次展覽為香港首個全面展示莫臥兒藝術的大型展覽,亦是亞洲地區唯一一站,展期至明年2月23日,成人票價150元,館方預計合共可吸引14萬參觀人次。

今次特展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聯合主辦,莫臥兒王朝是南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王朝之一,展覽聚焦王朝在1560年至1660年的黃金盛世,以三位對宮廷藝術發展具關鍵影響的莫臥兒帝王為主線,設三個單元:「新時代的開拓者——阿克巴皇帝(1556年至1605年在位)」, 「世界珍寶的探索者——賈漢吉爾皇帝(1605年至1627年在位)」及「人間天堂的營造者——沙賈汗皇帝(1628年至1658年在位)」。展品涵蓋繪畫、珠寶、建築構件、兵器、紡織品、陶瓷等(重點展品見表)。

市民可透過多元展品,感受莫臥兒王朝登峰造極的工藝水平。展品「白玉吊墜」融合南亞「昆丹」鑲嵌工藝。另一展品「拇指戒指」結合歐洲琺瑯與本地鑲嵌技術,均反映莫臥兒王朝瑰麗的珠寶設計及文化交融的工藝精髓。一件花瓣形玉雕酒杯以整塊和田白玉琢磨而成,杯壁薄至透光,其紋樣最早在古希臘羅馬文明中出現,後在伊斯蘭藝術中流行。以貝殼裝飾的螺鈿工藝儲物箱,製作複雜,工匠需將貝殼切割至上千片,為16世紀莫臥兒統治下、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典型設計。

該展覽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曾在英國倫敦展出,但今次在港再展運用全新策展視角,聚焦莫臥兒與明清宮廷之間的藝術互動,逾20件為今次新增展品,包括描繪青花瓷、歐洲人物與基督宗教題材的宮廷繪畫,以及專為東亞觀眾而設的玉器等。

黃釉盤可能是明廷專用

一件明弘治年間所製黃釉盤,盤底刻有波斯文,顯示其曾為賈漢吉爾皇帝收藏。明朝時黃色是帝王御用顏色,該黃釉盤很可能是明廷贈予他國的禮物,後輾轉流入莫臥兒宮廷,可見當時南亞與中國之間文化交流頻密。

展覽又設有沉浸式數碼媒體「泰姬陵:永恒之愛與建築瑰寶」,透過夢幻光影效果與文物展示,呈現泰姬陵的建造歷程。場內亦融入多媒體互動裝置及香港元素,如本地藝術家蕭國健帶領團隊創作的壁畫,將莫臥兒藝術與香港建築特色相融合。同時,展廳的互動裝置可供觀眾進行「性格測試」,尋找最適合他收藏的展品。

展覽成人票價為150元,特惠票為75元,訪客亦可使用全館通行門票參觀。博物館現正推出親子組合優惠,兩張成人票連一張兒童票可享八折,優惠期至本月底。

莫臥兒王朝瑰寶亮點展品

瑰麗珠寶

●白玉吊墜:約1610年至1620年,融合南亞獨有的珠寶鑲嵌工藝「昆丹」,以高純度的金箔鑲嵌寶石

●拇指指環:約1615年至1620年,結合歐洲琺瑯工藝和南亞寶石鑲嵌技術,滿嵌珠寶的指環象徵皇室地位

玉雕工藝

●花瓣形玉雕酒杯:約1650年至1700年,以整塊和田白玉琢磨而成,杯壁薄至透光,杯足作茛苕葉形,該紋樣最早在古希臘羅馬文明中出現

●玉製文具盒:約1700年,文具盒內有墨水匣、削筆工具等,外部由紅寶石、祖母綠與鑽石排列成交織的花卉圖案

莫臥兒宮廷畫

●「花園中的賈漢吉爾皇帝」:約1610年至1615年,印度畫家馬諾哈爾繪製,描繪皇帝在花園接見王子及群臣

●北美火雞圖:約1612年,展現莫臥兒宮廷引入異域動物入宮的情景

●「1571年阿克巴皇帝在德帕爾普爾接受阿兹姆汗的款待」:約1590年至1595年,細緻描繪莫臥兒皇帝的日常生活

文化交流

●黃釉盤:明弘治(1488年至1505年),明代黃釉瓷器代表之作,後被莫臥兒宮廷收藏

●青釉劃花碗及青花孔雀葡萄紋盤:採用西亞地區進口的「蘇麻離青」青花料繪製,紋樣帶有伊斯蘭風格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