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中國GDP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十萬億級台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圖為在位於吉林長春的中國一汽生產線上的智能機器人對車輛輪胎輪轂進行裝配作業。 資料圖片

在全球經濟的大棋盤上,中國「十四五」期間的表現堪稱「王炸」。過去五年,中國GDP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十萬億級台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中國以一份寫滿「創新」與「韌性」的答卷,向世界展示了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背景下,通過深化改革與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路徑」。這五年,中國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也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

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的挑戰,中國經濟的增長曲線始終保持向上態勢。2021年至2024年,中國GDP年均增速達5.5%,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特別在2020年全球產業鏈受疫情衝擊時,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當年進出口總值逆勢增長1.9%,貿易順差擴大至3.7萬億元,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回望「十四五」,中國的綜合國力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外商直接投資超「十三五」總額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在全球範圍濫施關稅,然而,中國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在外部經濟惡劣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磁吸力」依然強勁,外企來華投資熱潮湧動。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達4.7萬億元,超過了「十三五」期間總額。

海外消費者紛紛「抄底中國貨」

「對許多跨境從業者來說,當下面臨着關稅、供應鏈區域化、地緣衝突等諸多挑戰,但我們覺得全球化並未退潮,而是在重塑。」敦煌網集團政府事務高級總監解衛東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美國再次揮起加徵關稅大棒的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商平台App——敦煌網(dhgate)陡然爆火,海外消費者紛紛「抄底中國貨」,其中交易額貢獻最高的國家為美國。

製造業穩坐全球「頭把交椅」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十四五」以來,中國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全面「清零」……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十四五」規劃硬核成績單。

「十五五」夯實基礎全面發力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既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下半年經濟工作,也研究了關於「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而未來五年,則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的交匯點,2025年盛夏,北京金融街的咖啡陣陣飄香,這座見證過明清票號興衰、民國錢莊沉浮的街區,如今正以5G基站和智能櫃枱續寫着新的商業傳奇。街角便利店的老闆擦拭着收銀台上的「數字人民幣支付」標識感慨,「現在外國遊客用手機就能買糖葫蘆,可比當年收美元方便多了。」

「十四五」期間經濟數據

(單位:人民幣)

2021年經濟數據:

●全年GDP 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實際增長8.1%。

2022年經濟數據:

●全年GDP 1,210,207億元,比上年增長3.0%。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實際增長2.9%。

2023年經濟數據:

●全年GDP 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實際增長6.1%。

2024年經濟數據:

●全年GDP 1,349,084億元,比上年增長5.0%。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實際增長5.1%。

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

●GDP 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實際增長5.4%。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