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左)將李善德一角演得出神入化。
●楊冪特別演出。
●電影改編自內地暢銷小說,由大鵬自編自導自演。
●《長安的荔枝》今日在港上映。
●劉俊謙(右)在戲中飾演奴隸林邑奴。
●劉德華時隔多年,再次演出古裝戲。

電影《長安的荔枝》由大鵬自編自導自演,劉俊謙、白客、莊達菲、劉德華、楊冪、孫陽等參與演出。電影以唐玄宗天寶年間為背景,講述一個關於荔枝運輸的驚心動魄故事之餘,同時見盡官場(職場)中的蠱惑和陰險。該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選擇了「荔枝」這一微小卻極具象徵意義的物品作為敘事切入點,揭開了盛唐華麗外衣下的政治生態與人性掙扎,在電影的敘事節奏中,為觀眾呈現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電影於今日在香港各大戲院正式上映。 ●文︰徐逸珊

電影故事主要集中在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大鵬飾)突然接到的一個任務:要在貴妃生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5,000多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為了家人,即使在運送的旅途上遇到重重困難,李善德也決心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到了嶺南之後的李善德爭分奪秒地尋找保鮮方法,優化運送路徑;與此同時,還要經歷接連不斷的陰謀殺局。憑借着真誠與執着,李善德在眾人的幫助下,完成了最後一次實驗。貴妃生日將近,真正的荔枝運送即將開始,李善德深知運送這小小的荔枝是何等勞命傷財,致使民不聊生,他心中有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關乎他的性命,亦關乎一路與他相隨的所有人,更關乎天下百姓。

電影刻畫出小人物的命運

《長安的荔枝》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它細膩刻畫了官僚體系中小人物的命運。李善德這個角色代表了盛世中被碾壓的普通人——他精通算學卻仕途不順,被迫接受這個「不可能任務」後,在權力與道德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大鵬的表演層次豐富,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中段的孤注一擲,再到最後的覺醒與反抗,完美詮釋了一個被時代洪流裹挾卻最終找回自我的知識分子形象。

電影通過李善德的視角,揭露了盛唐官僚體系的荒謬與殘酷。為了保鮮荔枝,官府不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不惜犧牲人命。同是導演、編劇兼主演的大鵬用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展現了這些場景——累死在路上的驛卒、被迫離開家園的農民、因延誤而被處決的小吏,構成了盛世之下觸目驚心的另一面。

還原長安至嶺南真實風貌

《長安的荔枝》在歷史細節的還原上堪稱教科書級別。製作團隊聘請了多位唐史專家作為顧問,從服裝、建築到交通工具,都力求符合天寶年間的實際情況。為還原從長安至嶺南的真實風貌,劇組輾轉7座城市取景;從荔枝園的實景搭建,到重現古代早高峰的熙攘場景,再到對水果擺盤的精挑細選,全方位呈現盛唐美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對荔枝保鮮技術的考究——用蠟封住果蒂、以竹筒盛裝、用快馬接力運輸,這些細節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更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古代物流的艱難。

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里程計算」場景也極具匠心。李善德在案頭演算運輸路線的鏡頭,既展現了古代數學的智慧,也隱喻了人性與數字的衝突。當他最初將運送荔枝視為純粹的數學問題時,眼中只有數字與效率;而當他親眼目睹這項任務對百姓造成的苦難後,才意識到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星光 印花】送《長安的荔枝》換票證

由東方影業、洲立影片及銀都機構聯手發行送出《長安的荔枝》電影換票證20張予香港《文匯報》讀者,有興趣的讀者們請掃二維碼下載文匯App,並在App內的「意見反饋」欄目下留言,或剪下《星光透視》印花,連同貼上$2.2郵票兼註明索取「《長安的荔枝》電影換票證」的回郵信封(填上個人電話),寄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3樓香港《文匯報》副刊部,便有機會得到換票證戲飛兩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