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到處都是槍聲和淒厲的慘叫,空氣中瀰漫着火藥與血腥的混合氣味,日本人膨脹的野心已經公然把侵略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榮耀。7月25日於內地上映的《南京照相館》所記錄的就是這個侵華過程的點滴證據。短短幾天時間,影片票房已經突破16億元人民幣。許多人看後沉重地走出影院,淚痕仍在臉上,有的孩子則在抽泣中未能回神。這樣的影片這樣的歷史事實,所有語言都顯得蒼白和無力。在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的呼聲中,世界人民同時有着一種前所未有反戰情緒。他們不是旁觀者,他們是世界的主人,他們不容許一小撮人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和貪婪慾望去傷害其他民族的寶貴生命,這是世界人民對生命權利和尊嚴的守護。然而,在世界格局的視野下,我們必須要保護國家的領土和話語權的平等,影片則是真實歷史的多維敘事和展現。

在吉祥照相館的暗房裏,影片正緩緩呈現出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畫面,在炮火中逃生的年輕人就是日軍屠刀下的倖存者——照相館學徒阿昌。阿昌這個人物不是虛構,是根據南京大屠殺史料中截取的一個真實個案而改編。他叫羅瑾,他在現實中並未被更多地記住和認識。但通過他的手,那些浸泡在藥水中的底片,記錄着二十世紀最黑暗的罪行,也承載着一群普通人以生命為賭注守護真相的壯舉。《南京照相館》將鏡頭對準了歷史中那些被教科書忽略的細節。劉昊然飾演的阿昌,當年不過十幾歲,卻在日軍橫行的南京城裏,用難以置信的勇氣保存下了日軍暴行的鐵證。

在影片的拍攝中,導演申奧沒有過度渲染血腥和吸人眼球的裸露,對魔鬼的暴力姦淫沒有肆意特寫,卻能夠表達被害婦女孩童的悲慘。高葉飾演的林毓秀把幾場被凌辱的畫面演得讓人身臨其境,她眼中的呆滯和忍辱就是每個中國婦女的心聲,她的絕望中仍有着一種人性的正義和善良。在對她的男友廣海的漢奸行為感到可恥之餘,她敢問:萬一日本輸了呢?萬一中國真的贏了呢?這個場景平凡而讓人深省——在大難和大義面前,你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只為苟活。

 影片中的阿昌和照相館金老闆(王驍飾)一家代表苦難人群的困境。一家老少只能待在木板閣下的暗室。頭不抬,話不敢說,怕被鬼子發現,也無處可逃。金老闆仍不失為一個漢子,在一邊想辦法找活路的情況下,和阿昌同心協力把鬼子在南京城殺害百姓的事實圖像藏在地板下面和牆縫中間,甚至縫進棉衣裏,想盡辦法帶出南京。這些細節並非藝術誇張,而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抵抗方式。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金老闆的妻女得到阿昌和「太太」讓給的通行證正要出城時被蓄意殺害和姦淫。然而在信息不通暢的情況下,金老闆卻還以為妻女平安。這個章節編劇可謂十分用心,用以對照的,是當漢奸廣海的妻兒拿到通行證後卻被機關槍掃射在血海中,他仍在為日軍翻譯討好。這個鏡頭教人唏噓,一個民族的悲哀和一群人的悲哀,有了鮮明的寫照。

我認為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至少8宗:無視國際法濫殺他國百姓罪;踐踏人權背信棄義濫殺戰俘罪;羞辱婦女與凌辱屍首罪;既做狂魔又立牌坊假造歷史罪;逼迫受害百姓假拍親善照欺瞞罪;打着「東亞共榮」旗號實施全面侵華罪;傷害生命生存權與人類精神破壞罪。這多宗罪並未有具體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令人遺憾。

 歷史不堪回首,「雞鳴寺的雞不鳴,莫愁湖的愁更愁」——這句充滿南京地域特色的台詞,道出了歷史與現實的殘酷對比。忘記歷史不僅意味着背叛,更可能招致悲劇重演。《南京照相館》最震撼的力量在於它揭示了歷史證據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能在博物館看到的每一張南京大屠殺照片,背後可能都是一個中國普通人的生命代價。這些無名英雄大多數沒有活到抗戰勝利,他們的名字也不見於史冊,但正是他們的勇敢,才使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無法被時光沖淡。面對這段歷史,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珍視和平不等於無原則寬恕,反對戰爭不等於放棄正義。那些雙手沾滿鮮血的日本戰犯本該被全部處決,但美國出於冷戰考慮包庇了731部隊等戰犯,這種政治交易是對人類良知的褻瀆。今天,在這個有人試圖改寫歷史的時代,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一座「活着的南京照相館」,肩負着傳承記憶、捍衛真相的使命。 ●何佳霖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