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沙的穗港智造基地。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8月5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白皮書(2022.06-2025.06)》(以下稱《白皮書》)的具體內容,總結了過去三年《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的落實情況。廣州市市長、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孫志洋表示, 過去三年,已有累計超過3,100家港澳企業投資南沙、扎根南沙,推進19個粵港澳聯合科技攻關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成開學,其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入駐創新項目32個。

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收官之年,《白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南沙全區GDP由2,15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301.3億元,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國際海事服務集聚區年均船舶交易額達30億元;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賦能211家企業揚帆出海,跨境電商進出口額位居全國第一;開闢170多條國際班輪航線、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航線佔比超85%,實現對「一帶一路」及亞洲方向重要港口全覆蓋。

創建青年創業平台成果顯著

三年間,冷泉生態系統等一批「國之重器」在此布局,22家新型研發機構、198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築起科技創新的堅實底座。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不僅帶來了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更孵化出150餘家青年科技企業,成為粵港澳聯合科研攻關的重要樞紐。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年南沙在推進港澳青年創業生態和規則銜接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果。目前,南沙已打造以「創享灣」為龍頭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集群,建成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等15個青創基地,累計孵化企業(項目)2,336個,其中港澳青創團隊1,178個,項目年產值30億元,帶動就業7,115人。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與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等品種,累計成交額約25萬億元。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成效明顯

此外,南沙與港澳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相互銜接上的成效也十分明顯。266名港澳居民在南沙實現免繳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累計為623人次香港長者提供「長者醫療券」直接結算服務。南沙還創建覆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港式教育體系,三年來港澳籍學生入學量增長兩倍。在慶盛樞紐片區,港式「全科門診」為港澳居民提供着熟悉的醫療服務;在政務服務中心,社保「跨境通辦」讓港澳同胞享受同城化便利。52對港澳姊妹學校架起交流橋樑,全學段「就讀無憂」機制讓港澳籍在校生數量增長近兩倍。

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指出,在下一階段,南沙應繼續做大經濟總量,培育新質生產力,吸引龍頭企業和壯大產業集群,吸引海內外創業創新人才。他還建議,南沙重點推進「港企港資港人港法」的落地,讓港澳人士和港澳企業在南沙遇到糾紛時,能夠自由選擇規則的「屬地」還是「屬人」,也將更有利於港澳法律顧問、律師進駐南沙。

第一階段涉港成果其他亮點

●慶盛高鐵站往返香港班次增至12班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校生總數2,785人(本科生463人,碩士研究生894人,博士研究生1,241人)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首年註冊及入駐超32家企業

●粵港澳聯合科技攻關立項數累計達19個,為港澳與內地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創造契機

●已集聚港澳居民達1.1萬人,港澳居民在南沙累計享受個稅優惠超1.2億元,平均稅負下降超五成

●244名港澳人才完成執業認定,27名港澳工程專業人士獲評內地職稱

●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和粵澳發展促進會集聚港澳及國際商協會近90家

●2022至2024港澳青年「百企千人」實習計劃人數達840人,對比2021年增長29.8%

●港澳青創基地達15個,相較於2021年增長88%

●港澳青創團隊數量累計達1,178個,相較於2021年增長1.3倍

●港澳學生在學人數累計達1,621人,2021年至2024年增長63%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帥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