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獨立大隊的小鬼隊員 香港地方志中心網站
●克爾中尉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芷珊 翻攝

1942年10月,陳納德飛虎隊轉隸的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首次展開對日據香港的空襲,並一直持續到日本投降前夕。據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2015年出版的《克爾日記》記載,至少8名在執行任務時被擊落、有明確姓名的盟軍機師(見表),被東江縱隊營救後安全送往後方。其中美國飛行員克爾是時間最早、且影響最大的一位。而在對克爾的救援過程中,多個重要節點均有「小鬼」通訊員的介入與見證。

隻身競速千名日軍

1944年2月11日正午,美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尉唐納德·克爾駕駛的P40戰機拖着黑煙劃過九龍上空。到處爆燃的火焰讓機艙內溫度飆升,29歲的克爾在濃煙中摸索拉動彈射拉柄。降落傘在操控下,於啟德機場上方艱難地向東北方飄去。

港九大隊交通員李石當時正執行向市區中隊送信的任務。見降落傘逐漸降低高度,15歲的少年立即折返,與千餘人規模的日軍搜索隊展開生死競速。

李石的形象被《克爾日記》定格,戴着過大的西式帽子,左手緊握包着鎳鐵的手電筒,右手拽住克爾。當克爾從夾克內襯翻出「血幅」(美國飛行員稱之為「Blood chit」,為中國政府授予在中國境內協助抗日的外國軍人的身份證明,上有「來華助戰洋人 軍民一體救護」字樣。編者註),少年只瞥了一眼,熱切地點點頭,指着一條小路,引導克爾快速離開。日軍很快封鎖了山路,四處派出小分隊分山頭搜尋。李石把克爾安置在一個隱秘洞穴後,隻身尋找游擊隊幫助。

日軍的包圍搜索讓營救克爾的計劃難以實現,港九大隊採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在沙田短槍隊副隊長劉黑仔率隊夜襲啟德機場的同時,市區中隊的隊員們也在鬧市區拋撒傳單等做策應。接連的「變故」使首任日佔港督磯谷廉介,不得不撤回搜山力量加強市區防務。日軍放棄搜山後的2月19日晚,克爾開始在港九大隊隊員護送下經過一個又一個交通站,向安全地區轉移。

八十年前的一面之緣

湛貴勝稱自己雖未直接參與救援,但也與克爾有過一面之緣。那是克爾被護送轉移途經西貢大朗村借宿時,「大約晚上12點,游擊隊員突然敲門,隨後攙扶着一位白人飛行員走了進來。」湛貴勝回憶着12歲時的經歷說,「他在我家樓上,睡我的床,睡到清晨6點就走了。」《克爾日記》也描述了一段與湛貴勝所述關聯度極高的內容,「幸好,我們不久就到了一間屋,黑仔(劉黑仔)笑盈盈地接我們進去。我越過黑仔,徑直走向那個架子上空置的木板,直接癱軟在上面。」

《港九大隊志》也有下面一段文字佐證:「1944年2月11日(據《克爾日記》,在被擊落後數日,克爾一直藏身於野外,此時間描述有誤。編者註 ),美軍飛行員克爾中尉曾藏匿在大朗村湛貴勝家裏。」

3月9日,被護送移交給港九大隊海上中隊的克爾,從米粉咀附近海灣出發,連夜抵達深圳大鵬的土洋村天主教堂的東江縱隊指揮部。據英軍服務團文件及克爾寫給妻子維達的信件等資料顯示,克爾在東縱指揮部休整至3月18日,其間接受了由英軍服務團文件提供的來自歐洲醫生的醫療,並見到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負責人黃作梅和以翻譯身份出現的林展。此後,克爾又被送往深圳坪山,再輾轉淡水、惠州、河源、韶關,終於3月29日晚上返回中美航空混合團桂林基地。

此距其被擊落已48天。

東江縱隊營救的盟軍機師 

日期      被營救機師及部別 

1944年2月11日 美陸軍第十四航空隊P40戰鬥機駕駛員克爾 

1944年5月26日 美陸軍第十四航空隊B-25轟炸機組勒夫哥、拉忽徠爾、沙克、康利、艾利斯 

1945年1月16日 美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飛行員尹根、第三艦隊飛行員克利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