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島和海岸線資源,是發展遊艇旅遊和相關產業的理想地。經民聯昨日發表「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建議將遊艇及相關產業定位為推動香港經濟的重要板塊,拆牆鬆綁釋放及開拓發展空間,並提出七大建議,包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遊艇經濟整全發展、簡化遊艇出入境程序及對船員要求,以及開拓更多遊艇旅遊熱點,增加遊艇泊位,助力香港打造成為大灣區遊艇中心,每年帶來約45億元經濟收益。

經民聯主席、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指出,香港有逾千公里的海岸線,具備海陸空運輸樞紐條件,是其他城市難以媲美的。該黨提出七大建議,主調是推動「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全面整合大灣區遊艇產業發展,建議特區政府盡快提出明確的遊艇旅遊產業發展方向,制訂配套政策,並加強與內地合作,長遠探討協同粵港澳三地遊艇管理規範,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長,促成三地遊艇在大灣區海域自由往來,達至「水上交通網」一體化和區內遊艇「一程多站」旅遊模式普及化。

需嚴打避風塘閒置「死船」

經民聯指出,全港遊艇泊位目前僅約4,300個,計入政府正發展的遊艇項目,最多亦只增加約1,200個泊位,未能追上新興產業的飛速增長和發展步伐,故應開拓更多合適泊位,制訂明確目標和時間表;此外加快和加大力度打擊避風塘閒置「死船」問題,重新分配及增加遊艇泊位,完善相關規劃。

出入境程序宜拆牆鬆綁

另外,香港出入境程序繁複,訪港遊樂船隻的相關人士,須在船隻進入香港水域前不少於24小時向海事處以書面提供到達前知會申請允許,並須向海事處、入境處、衞生署等辦妥關務手續,經民聯建議簡化有關要求,可效法新加坡及深圳實施遊艇到訪的「定點停靠,就近聯檢」通關模式,並取消現需額外申請在香港水域內航行的許可規定,容許遊艇進港後自由航行。

現時大部分國際遊艇旅客的登岸地點位於新界偏遠區域或市區邊陲,旅客登岸後較難便捷往各區,經民聯建議完善各遊艇旅客上落點的基建設施配套,加強周邊道路網和公共交通服務,增設更多的士停泊處和上落客位;此外在為遊艇旅客辦理出入境手續時,可主動提供登岸後交通和消費資訊,鼓勵旅客消費。

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清水灣一帶及大嶼山沿岸海灣等,可發展成遊艇旅遊熱點,建議推動政商合作開發碼頭和相關旅遊點,加快項目推進。

經民聯建議

一、推動大灣區遊艇經濟整全發展

二、簡化遊艇的出入境程序和境內航行安排

三、開拓更多遊艇旅遊熱點,全方位增加本地遊艇泊位供應

四、完善遊艇旅客抵港的交通和消費安排

五、制訂明確的本地遊艇旅遊產業和配套政策

六、支援本地遊艇維修和服務業發展,強化人才培訓

七、加大力度發展遊艇海島旅遊,改善鄉郊地區遊艇基建

資料來源:經民聯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