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外交部對此表態稱,希望爭取更多雙贏成果,共同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美團隊已經達成了初步的互信,中美元首會晤若能成行,或可成為真正打破僵局的轉折點。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0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指出,關於此次中美經貿會談的情況,中方已經發布了消息。我們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按照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作用,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礎上,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爭取更多雙贏成果,共同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據報道,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等雙方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開展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回顧並肯定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和倫敦框架落實情況。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何立峰:進一步深化對話磋商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中美雙方經貿團隊要以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為指引,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尊重各自關切,進一步鞏固共識,加深互信。中方對中美經貿關係的立場是一貫的,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在經貿領域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穩定、健康、可持續的中美經貿關係不僅有利於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穩定。下一步,雙方應繼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充分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對話磋商,不斷爭取更多雙贏結果。
美方表示,穩定的美中經貿關係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願與中方一道,繼續通過美中經貿磋商機制協商解決經貿領域分歧,推動取得更多磋商成果,進一步穩定美中經貿關係。
專家:中美關稅「凍結現狀」式緩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別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徐天啟表示,本輪會談透露出三重信息:一是中美關稅呈「凍結現狀」式緩和。雙方同意將現有關稅展期,意味着兩國暫時接受「高牆猶在、不再加高」的局面,為各自國內通脹與就業改善留下空間。二是美國仍可能「先易後難」合圍中國。美國近期先後讓歐盟、墨西哥、越南、日本等主要國家在關稅問題上讓步。中國以外的主要大國中僅剩印度、巴西等少數尚未就範。美國將先解決這些國家,再收緊「原產地累積」或「最低限度」等規則,進一步加大對華限制。三是產業與供應鏈優勢回歸未來中美博弈核心。關稅武器邊際效用遞減後,美國或將把更多籌碼押在產業鏈競爭近岸布局。
兩國團隊達成初步互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美瑞典會談之後,美方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都表示談判「具有建設性」,中方也給出了明確答覆,強調談判是「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中方一貫主張互利共贏,希望繼續擴大合作,延長暫停關稅的期限。中方還表示,將繼續推進兩國元首6月通話達成的共識,以合作為導向,避免誤判,穩定經貿關係。
王勇認為,這一系列表態說明,至少從技術層面,中美團隊已經達成了初步的互信。美方希望延長8月12日到期的「90天休戰期」,中方也願意推動24%對等關稅的延期。這也是特朗普在短短24小時內,突然放出「互訪」風聲的原因。
短短兩月時間內,中美密集展開3輪會談。王勇指出,高頻會談的背後,正是全球金融市場、供應鏈企業的巨大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中美元首會晤若成行,或許能成為真正打破僵局的轉折點。
關稅戰演進
●4月2日,特朗普政府開啟第二任期後,單方面發起全球性關稅戰,中方也迅速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4月10日,雙方博弈隨美方單方面將中國商品關稅推高至125%達到頂峰,創下現代貿易史罕見紀錄,中美雙方從34%到125%僅用時9天。
●4月17日,特朗普第一次提到在和中國討論關稅協議,自此之後美方開始頻繁釋放出「在和中國聯繫」的消息。
●5月和6月,中美就經貿問題在瑞士日內瓦、英國倫敦舉行兩次會談。在5月12日簽署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方取消91%加徵關稅,中方也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同時雙方還暫停24%的「對等關稅」和反制關稅。此「關稅暫停期」將於8月12日到期。
●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