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本港八所資助大學正進入2025/26至2027/28的撥款及發展三年周期,為提升各大學的問責性及其表現透明度,八大上月底已簽署新一輪的《大學問責協議》,當中各大學了解並有責任遵守特區政府為新三年期計劃制定的6個策略方針,包括首次列明,大學要把握機會致力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貢獻,尤其是「科教興國」、國家五年規劃、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和指引,特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等內容。
倘違反協議 政府有權調整撥款
八大自2019/20年度,每個三年期均須由校長及校董/委會主席,與教資會共同簽署《大學問責協議》,最新的三年度協議在上月底簽署並上載教資會網頁。在最新的2025/26至2027/28三年度,特區政府共向八大提供681億元撥款,教育局及教資會今年2月因應八大三年發展提出6個策略方針,是次協議詳列相關內容,各大學均已簽署承諾遵守,一旦出現重大缺失,如嚴重違反協議的責任,違反香港法例,或管治和公帑管理出問題等,特區政府有權調整撥款。
各大學簽署承諾落實的6個策略方針,首個是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為香港增長創造動力,當中列明大學應抓住各項包括「科教興國」等國家戰略的機遇,並遵循包括「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等中央建議指導方向。
其他策略方針包括豐富全人發展和品格培養,八大可透過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以及國民和道德教育、專業倫理的學習活動,培育具備崇高操守、奉公守法、公民責任、職業道德及相互尊重的未來領袖,符合最高的專業標準和社會期望;大學亦要支持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加強本地及全球合作,吸引更多不同國籍、文化和背景的年輕人來港升學。
此外,大學應發揮不同角色和獨特優勢,培育未來人才;同時加強基礎研究能力並最大化影響力;以及繼續秉持優質教學,提倡卓越教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