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在香港開埠以來及香港教育史上,香港樹仁大學是香港第一所獲得政府承認的私立大學,打破公立大學的壟斷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而創造有關歷史的正是胡鴻烈與其妻子鍾期榮。伉儷二人創辦樹仁,旨在「樹人」,更要發揚中國文化,在道德修養上勝人一籌,故樹仁的校訓是「敦仁博物」,希望學生能成為有仁德,又有廣博知識的人,而胡鴻烈教育學生的首要一條是:「我們應當愛中國,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為省錢辦學 夫婦吃學校三蚊飯
鍾期榮曾提到,夫婦倆均受中華文化熏陶,都是一介書生,「我們都有一腔熱血,憂時憂國,咸信興教育,振人文,乃大丈夫應有之作為。」兩人節衣縮食,把全部積蓄傾注在樹仁,胡鴻烈接受訪問時,憶述在北角寶馬山慧翠道的斜坡上建校的辛酸,「當時建這個學校本部的時候,這塊地沒人要的,我們要在斜坡位置打176條樁柱,花了六七年,人家都笑我傻瓜,花這麼多錢來辦學。」為了辦學,他與太太在學校吃飯三塊錢一頓,也沒有買車代步,能省則省。至2006年樹仁學院學生宿舍和文康大樓建成為止,估計胡鴻烈對該校的資金投入四五億元。
「樹仁父母」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作為「樹仁父母」的胡鴻烈伉儷,獲頒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一生中也獲得很多榮譽。性格低調的胡鴻烈表示:「我只是中國眾多知識分子中的一員,愛國家,愛社會,愛生命。我只要對青年有所交代,對國家有所交代就行了。」
本身具有法學背景的胡鴻烈,對祖國的熱愛令人動容。據悉他為了要保留中國國籍,放棄考取事務律師資格,改而考取訴訟律師資格,因為昔日在香港,擔任事務律師必須為英國籍,收入普遍較訴訟律師為高。
1964年,胡鴻烈競選市政局議員,提倡中文成為官方語言為政綱之一,他認為香港居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香港是中國人的社會,應該使用中文。
此外,胡鴻烈亦很關心祖國和家鄉,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教育文化合作與交流。樹仁大學是本港第一間與內地高校開展合作交流的大學,他支持家鄉興辦教育,在浙江紹興一中、紹興文理學院、紹興職教中心設立了專項獎學金,「故鄉紹興出了魯迅、蔡元培等很多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文人。有着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紹興,應該有自己的大學。我的能力有限,只能拿出這麼點錢來鼓勵家鄉的學子們努力學習,以表達自己的愛鄉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