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強積金至今推行超過24年,總資產值於上月底突破1.4萬億元再創新高,較10年前增加130%。根據去年底的數字顯示,累積100萬元或以上積儲的強積金賬戶數目高達12.5萬個,較5年前翻倍,體現強積金具備長線累積及增值能力。她指出,強積金持續滾存增值十分重要,若僱員從參加計劃起已同時作出自願性供款,至退休時累積的金額可較只作強制性供款倍增。
劉麥嘉軒在網誌中提到,日常與打工仔交流時,不時會有人問:「究竟自己在工作生涯累積的強積金儲備夠不夠應付退休的基本生活開支?」她指有關問題正好印證強積金設立的初衷,就是回應打工仔對退休保障的關注。
12.5萬賬戶已滾存逾百萬元
她表示,強積金最新的總資產值突破1.4萬億元;有12.5萬個強積金賬戶已滾存逾百萬元,其中2.7萬個更高達200萬元或以上。
她強調,打工仔能夠累積多少強積金涉及很多不同因素,通過綜合一批自2000年12月強積金實施以來持續供款的賬戶數據可見,僱主與僱員雙方長期定時的強制性供款,再配合自願性供款發揮關鍵作用。
該些「資深」賬戶中,強制性供款部分所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50萬元;30%同時有自願性供款的「資深」賬戶中,其自願性供款所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52萬元。
劉麥嘉軒表示,職業生涯一般可以長達40年,以自2000年開始供款、2040年底退休的計劃成員為例指出,如過往只作強制性供款,至去年底其賬戶已累積50萬元,但若同時有自願性供款,其賬戶合計已累積102萬元。假設該成員現時月入為20,500元並按工資長期平均趨勢增長,且從今以後的強積金投資均採用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以及以「懶人基金」自推出以來的投資表現推算,如往後繼續只作強制性供款,預計2040年底退休時可累積169萬元;若同時作出相當於收入10%的自願性供款,至退休時則可累積340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