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廣東遊玩需注意白紋伊蚊。(圖源:中國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

(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 廣州報道)正值暑假,不少港人北上探親或旅遊,但廣東近期進入蚊媒活躍季節,需特別留意防蚊。佛山市最新通報指出,截至7月21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達2659宗。根據通報,今次疫情源於7月8日發現首宗輸入個案,目前主要屬輕症個案,患者出現的典型三大症狀包括發熱、皮疹、關節痛,但多數一周內可自行緩解,公眾無需過度恐慌。

今次基孔肯雅熱疫情主要集中在佛山市順德區,由境外輸入引發,並經白紋伊蚊(又稱斑蚊)傳播,具典型「蚊傳蚊」特徵,即蚊蟲叮咬患者後,再叮咬他人傳播病毒。目前並無人傳人風險。

事實上,自2008年起,中國內地已陸續發現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個別地區曾引發本地疫情,但至今未形成穩定的疫源地。廣東佛山今次是今年首度監測到輸入病例後引發的局部傳播,疫情自7月8日起出現。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劍峰提醒,需要關注新生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慢病患者,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熱容易出現併發症。

本輪疫情發生後,當地已啟動應急響應,佛山全市設立53間定點收治醫院,首階段已預備逾3600張防蚊隔離床位。以順德區樂從醫院為例,院方專設病區並加裝蚊帳,確保在院患者不被蚊蟲再次叮咬而形成傳播鏈。

記者了解到,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類似,皆屬蚊媒傳染病。主要症狀為突發性高熱、皮膚出疹及關節劇痛,尤其以手指、手腕、踝關節等小關節腫痛為主。有些病人即使退燒後,關節仍會持續酸痛,但一般屬短期症狀,多數一周內可自行緩解。

基孔肯雅熱目前暫無疫苗或特效藥,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包括退燒、止痛藥物。醫生提醒,年長者或長期病患者若出現相關症狀,宜盡早求醫,保障安全。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白紅蓮表示,基孔肯雅熱雖來勢迅猛,但屬「自限性」疾病,即多數患者可自愈,無需住院。至今未見重症或死亡病例,現階段醫院以「早發現、早隔離」方式防止疫情擴散。如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不適,應盡快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檢測和治療。

由於廣東目前正值高溫多雨的「蚊蟲高發期」,衞生部門提醒市民外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尤其在綠化帶、樹蔭、水窪等高風險地區活動時,宜穿着淺色長袖衣物,並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同時要清理室內積水,切斷蚊蟲滋生源。

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1、發熱發熱症狀持續1—7天;

2、關節痛/關節炎/關節腫脹多累及小關節(如手指、腕、踝和趾關節等),腕關節受壓引起的劇烈疼痛是基孔肯雅熱的特點,疼痛可持續數周至數月。

3、皮疹常見於面部、四肢;

其他症狀伴隨頭痛、噁心、結膜充血等。

如何預防蚊媒傳染病

1、居家防線勤翻盆倒罐,每周檢查清理花盆托盤、閑置容器、廢舊輪胎中的微小積水,保持環境整潔。

2、個人防護使用有效驅蚊劑(可考慮含DEET產品)、安裝紗窗紗門、睡覺用蚊帳。

3、在蚊蟲活躍時段(清晨和傍晚)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如需外出,穿長袖上衣、長褲,選擇淺色衣物。

4、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立刻就醫並主動告知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