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海明
中央政府和海南省政府近日正式公布,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式宣布全島封關運作。這一天,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6周年,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海南自貿港的封關,不是「封島」,而是標誌着更高水平的開放邁上新台階,是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之一,香港也可在這一新的發展格局中,與海南探索更多制度對接與合作空間,共同參與國家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進程。
封關的核心,並不是限制人員或貨物流動,而是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制度創新。根據政策安排,封關後,海南實施更加全面的「零關稅」政策,商品覆蓋由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覆蓋率高達74%,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基本涵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市場主體。這一變化,不僅顯著降低了企業的進口成本,更極大提升了海南作為全球投資、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吸引力。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封關後的海南自貿港繼續保持對人員自由流動的開放性。無論是內地居民還是境外遊客,到海南出差、旅遊、探親,均無需額外證件,依然與封關前一樣便捷。這種「貨物有管理、人員自由行」的制度安排,體現了海南作為自貿港在制度設計上的成熟與開放。
在封關制度的基礎上,海南同時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統一實施15%的優惠稅率,覆蓋範圍廣、適用主體多,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運營成本。據統計,封關後累積減免的稅費將達數百億元級別。
此外,加工增值免關稅試點從局部擴展至全島,意味着海南將成為加工貿易企業的重要聚集地,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在島內集中布局。這對吸引全球製造業轉移、推動本地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離島免稅購物額度提升,也將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海南成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海南自貿港封關的意義遠不止於地方層面。它是中國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試驗平台,是推動制度型開放的關鍵一步。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海南積累的經驗將為全國其他地區深化改革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模板。
封關之後的海南,正在成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新磁場,同時也助推中國加快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邁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海南正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放眼全球,海南自貿港的封關與政策升級將對國際貿易格局和資本流動產生積極影響。「零關稅」與低稅率政策將吸引大量跨國公司在海南設立區域總部、採購中心或離岸金融平台,對全球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更重要的是,海南正在成為連接中國與亞太、東南亞、南亞市場的重要樞紐。依託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完善的自由貿易制度,海南有望成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開放門戶」,提升中國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同時,海南自貿港的開放實踐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在當前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海南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展現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決心。
海南的開放,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全國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形成聯動發展格局。海南「零關稅、低稅率」的政策優勢,疊加大灣區製造業、科技、人才等綜合優勢,兩地可以在多個領域實現聯動發展。
首先,消費聯動潛力巨大。隨着海南離島免稅額度提升、商品種類豐富,大灣區居民有望成為離島免稅消費的主力軍,推動區域消費升級和服務業發展。
其次,產業協同空間廣闊。海南可提供廣闊的政策「窪地」和產業承接平台,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提供新通道。同時,兩地可在高端醫療、國際教育、離岸金融、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打造「南方開放走廊」。
最後,在航運、物流、自由貿易規則探索等方面,也可加強合作,推動形成涵蓋海南與大灣區的高端開放經濟帶。
海南的快速發展無疑也將對香港構成一定競爭壓力,特別是在吸引外資、高端人才和國際企業方面。然而,這種「壓力」同時也是香港深化制度改革、強化自身優勢的「動力」。
香港可以發揮其在國際金融、法律服務、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傳統優勢,與海南形成互補合作。例如,香港可參與海南金融開放試點,共同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在國際仲裁、高端醫療、高教國際化等方面,兩地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同時,香港應加速推進自身制度創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海南的開放紅利轉化為自身發展的新機遇。通過與海南聯合打造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示範區,香港可以進一步鞏固其國際樞紐地位,提升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
在海南自貿港封關的背景下,這一重大制度安排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邁入新階段,不僅是對改革開放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更是中國積極應對全球經濟變局、加快制度型開放的重要體現。海南正以更加開放、靈活的姿態,主動融入全球市場,推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國際營商環境,逐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在這一進程中,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的對外開放平台,具備獨特優勢,也有望在與海南的協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憑藉其在國際金融、法律服務、專業人才和國際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成熟經驗與全球網絡,香港可與海南在多個領域開展互補合作,共同探索麵向國際的高水平開放模式。隨着制度型開放的持續推進,海南不僅將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也有望與香港一道,成為展示中國新時期全面開放形象的重要窗口。
(作者為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