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近日發布《2024-2025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該指數對全國57個自貿試驗片區綜合評估結果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能力和水平上繼續領先全國,連續第四年位居榜首。該指數涵蓋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創新、政府職能轉變、法治化環境五大維度,連續十年成為衡量自貿試驗區改革成效的權威標桿。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持續領先,得益於國家戰略引領、特區根基支撐、港澳環境滋養及深圳科創場景驅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入落實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以貿易、投資、資金流動、交通運輸、人員往來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五自由一有序」為重點,積極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累計在全國複製推廣104項制度創新成果,改革創新「試驗田」示範效應持續放大。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片區聚焦重點領域持續深化改革,推動實現一系列新突破。片區實施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從事離岸貿易企業可享受有關稅收免抵退政策。實現幹細胞與基因診療領域、外商獨資醫院項目落地,支持港澳台醫生在區內開設診所。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業務規模超300億元。完善自貿片區港區集疏運網絡,提高港口輻射帶動能力,已累計開通組合港31條,實現大灣區主要內河碼頭全覆蓋。
提供國際人才政務及商務生活服務700項
片區還設立了外國人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一站式場景化服務平台,提供國際人才政務及商務生活服務700項。建設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前海可信數據空間見證服務平台,覆蓋跨境徵信、跨境金融、跨境教育等領域18個業務場景,產生驗證數據1100多筆。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表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疊加了深港合作區功能,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過去十年,在制度創新的推動下,前海在人、財、物、數等多個領域裏同時實現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持續提升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優勢。
2015年至2024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外貿進出口總值從712億元增至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呈現出開放創新、活力澎湃的發展態勢。未來,面對全球經濟新變局,前海將聚焦對接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數據跨境流動、高端人才跨境執業等深層次改革,全力構建「雙循環」關鍵樞紐,為中國式現代化打造開放新範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