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劃今年第四季公眾諮詢 議員倡引入保險或託管機制
香港近年先後發生美容院及健身中心倒閉,會員消費蒙受損失事件,早前大班西餅結業亦令顧客無法兌換餅卡,令社會關注預繳式消費的保障問題。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昨日在接受電視訪問時透露,政府計劃今年第四季就預繳式消費規管展開公眾諮詢,研究方向包括設定消費年限以及金額上限,同時會平衡業界與消費者權益。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引入保險機制或引入第三方託管機制,以保障預付費用的消費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特區政府早於2019年就美容及健身行業規管冷靜期進行公眾諮詢,提出立法規管預繳式消費,強制設立冷靜期,當時建議涉及3,000元或以上預繳美容或健身服務合約,商戶須向消費者提供「取消合約通知書」。冷靜期期限初步建議為3個工作天,搭配7個工作天退款期,或7個自然天冷靜期搭配14個自然天退款期,期限由商戶提供指定資料的翌日起計。
立法設冷靜期仍待落實
然而,諮詢完成後相關立法至今未有實質進展。商經局前年表示受當時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及消費氣氛急劇變化影響,要重新檢視建議方案,以決定未來路向。
丘應樺透露,特區政府計劃今年第四季就預繳式消費規管展開公眾諮詢,研究方向包括設定預繳消費年限及金額上限,「商經局下的《商品說明條例》有規管商界不可以有不良的營商手法的,執行者是海關,但是我們也知道市民的聲音。我們希望可以在今年內作出諮詢,看實質的情況如何規管一些預繳式消費,或者預繳式消費的年限,或者金額的方面。」
丘應樺:暫不預設針對特定行業
他表示,今次有關規管預繳式消費的諮詢,不會預設針對特定的行業,「暫時來說我們就不希望有一個預設是哪些行業,但我們也要平衡業界和市民的需要,因為如果我們規管得過分嚴格,對業界的營商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對是否會因應當前經濟狀況調整當年提出的3,000元的金額門檻,丘應樺表示尚未有定案。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應對健身、美容院、補習社以及婚禮服務等高危行業作出規管,但冷靜期可能影響商戶的現金流健康。她建議政府效仿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Trust)的做法,以進行預繳式消費規管,即政府向可信任的商戶頒發CaseTrust標誌,允許消費者在此類商戶消費時與保險公司簽約,保障消費者已預繳但仍未使用的那部分費用,若商戶結業,消費者則可從保險公司處取回,此舉既能保護消費者權益,亦可減輕商戶的現金流壓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特區政府可以先以3,000元作為冷靜期門檻進行試驗,而在未來規管上應該預留彈性,按需要放寬或收緊有關金額,以配合實際的情況。
他建議,政府諮詢時可考慮為多於三年的長期合約引入第三方託管機制,以及需要在合約披露提供服務的租賃年期。例如商家只可以獲取首兩年的費用,餘下費用先由第三方機構暫時託管,待完成首兩年的服務後才可以提取,以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而在合約披露提供服務的租賃年期,就可以讓消費者評估相關的保險,例如一個健身公司只簽訂兩年的合約,卻以5年的健身合約作招徠,消費者就需要思考當中的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