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鍇華)「韋帕」襲港,民政事務總署與18區民政事務處昨日在風暴來臨前已啟動相關應對工作。各區民政專員聯同當區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和關愛隊隊員做好預防工作,包括預先排查水浸黑點,或在可能會有突發情況的地點做足準備。在打風黑點杏花邨,當區區議員及關愛隊隊長何毅淦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他們已做好防風措施,若有市民需要求助,將會立即提供支援。
渠務署工人運送大批沙包入三家村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打風水浸的黑點鯉魚門三家村,見有海鮮檔和士多如常營業,有渠務署工人運送大批沙包入村,並在近海岸的巷口安裝防洪石壆,和在村入口設置抽水機械人。店舖門口亦已經安放沙包。有商戶表示會與以前一樣做好防風措施,但估計今次水浸情況不會太嚴重,暫時未收到通報有大潮,水位應不會太高,但擔心風力較強。
在另一個港島區當風地點杏花邨,屋苑管理處已在每座大廈入口,以及在海濱公園架設好擋水板,並移走岸邊的長椅,面海的單位住戶已在玻璃貼滿膠紙,並用膠袋塞住窗框。曾嚴重水浸的黃大仙中心,亦準備了防洪物資。
麥美娟往多區視察防水浸工作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昨日聯同副局長梁宏正,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等下午前往多區視察預防水浸工作,包括觀塘鯉魚門、黃大仙中心外、沙田城門河、大埔墟市中心廣福道及富善街一帶,以及大埔滘美援新村等多個曾發生嚴重水浸個案的位置視察,提醒市民及商戶注意安全。
她表示,各地區已總動員做好預防工作,包括向低窪地區居民供應沙包及設置擋水設施,及安排進行清渠及清除雜草工作,以確保渠道暢通,減低水浸風險,「我們希望預防工作做得更好,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各區民政事務處已於昨晚10時起開放34個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
同時,區議員、地區「三會」及關愛隊亦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提醒居民做好預防措施時,將收集到的當區情況即時向民政處及相關部門通報。
關愛隊隊長:擺街站向居民發警示資訊
身兼東區關愛隊(杏花邨)隊長的柴灣區區議員何毅淦昨日表示,他與關愛隊成員已連續兩天擺設街站,向居民發放颱風警示資訊,以加強他們的防風意識。他還檢查區內的排水系統,確保所有渠口排水功能正常運作。
在私人屋苑方面,他已向管理處了解擋水板的安裝進度及排水口的狀況,據他所知,所有防水設施已於昨日完成安裝,而管理處亦於八號風球生效前兩小時通知車主,將停泊在地下停車場的私家車移至商場,並協助沿岸的私家車車主將車輛移往平台區域。
關愛隊成員亦會在風勢減弱後進行安全檢查,檢視社區的受損情況,以及協助清理障礙物及垃圾,並設緊急聯絡機制,讓有需要的市民可透過短訊或電話向關愛隊求助。若民政事務處有需要,關愛隊可在社區內設立臨時應急點作緊急物資支援,他們也會就個案轉介予不同的政府部門,並為市民提供緊急的支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