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教育》的〈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篇章中,習近平主席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長期以來,教師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倡善用AI教學助理 讓教師更專注課堂

黃錦輝指出,有關教育家精神的論述,對香港教育有重要啟示。他認為,香港教師熱心投身教育,但面對的工作壓力不容忽視,故建議推動小班教學,同時善用人工智能技術,如AI教學助理,讓教師騰出更多空間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專注課堂教學,又或作個別輔導,而加快校內電子行政平台整合,簡化流程、減少重複性工作,也可以提升教育效能,他相信若措施有效落實,教師將能回歸教育本質,實踐《論教育》中強調的育人理念。

黃錦良表示,習近平主席對教育本質提出明確指導,其中對教師提出「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是高標準、嚴要求,而香港教育界應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及師德建設,並通過教育局制定的《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引導教師自覺遵守行為規範。他支持教育局和學校透過每年模範教師的評選活動,表彰教師楷模精神,進一步弘揚教育家精神。

許振隆關注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內涵,認為教師應有「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以及仁愛精神。他特別引用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對「仁」的解釋,表達教師應以愛與關懷促進學生成長。此外,教師需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緊跟教育改革步伐,以「求實創新」的態度培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