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自15日佛山通報一宗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本地疫情以來,感染病例持續增加。19日,佛山順德區衞生健康局通報,截至18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161例,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較為集中,病例均為輕症。另外,佛山南海區、禪城區亦分別報告16例和22例。截至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稿止,佛山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共1,199例。疫情發生以來,佛山採取果斷措施,從18日至19日,全市五區均發布了大規模滅蚊的通告。
此次基孔肯雅熱最早由順德區在7月8日監測發現,此後,至15日,一周時間內的確診病例達到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症病例。之後,病例仍持續增加,據順德區衞生健康局19日通報,該區確診病例增加至1,161例。這也意味着,該區3天內增加了近700例。截至目前,佛山市所有確診病例均為輕症病例。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海關部門獲悉,以機場口岸為主,廣東各主要入境口岸幾乎每年都會在入境旅客中監測到基孔肯雅熱病例,海關會及時採取措施。不過,若病例未有相關症狀,則較難監測到。
澳門1例輸入病例 曾到佛山探親
根據澳門衞生局公布資料,基孔肯雅熱是一種通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的臨床表現、傳播方式、預防控制方法等均與登革熱類似。潛伏期為2至12天,通常3至8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關節痛,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噁心、疲倦和皮疹等,多屬輕症並持續數天。重症及死亡病例較少見,但關節痛可嚴重到影響個人活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以對症治療為主。
19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位於佛山南海區的三山森林公園廣場看到,較往常周末相比,前來運動休閒、玩水的市民有所減少。對於佛山正在發生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市民表示,並不會特別擔心,但會搞好家庭衞生,出門會做好防蚊措施。
另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衞生局18日接獲今年第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患者是61歲澳門男性居民,於7月8日至17日曾到佛山市順德區探親,17日早上出現發熱、頭痛及全身肌肉關節痛等症狀,18日檢測確診,目前病情穩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