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石,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碑石則是文字與書法的獨特載體。位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北區場館負一層展廳的「漢字·書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歷史展」, 通過三個篇章,展示了漢字和書法的發展演變歷程,將秦篆的圓勁、漢隸的優雅、魏碑的雄強、唐楷的法度、唐隸的豐麗、宋人的率意、元明清的古逸,以及書聖王義之行書的流麗溫婉與顛張醉素草書的狂放飄逸等,都盡現眼前。
「這裏有兩件『王者』級重磅展品,它們分別是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與《集王書聖教序碑》北宋拓本,二者皆為首展。」自開放以來,每一位帶團進入該展館的講解員,都會重點向遊客介紹這兩件珍貴的古代拓本。
據介紹,刻立於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的《集王書聖教序碑》,在中國書法史上被譽為「三絕碑」和「千金碑」,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該碑文的第一部分《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寫,表達了對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欽佩與支持;第二部分《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則由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撰寫,兩朝皇帝的文章匯聚一方碑石,實屬罕見。此外,該碑碑文是由弘福寺的懷仁和尚耗時二十四年,從王羲之的遺墨中逐字摹出碑文內容,堪稱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
歷經千年歷史的洗禮,《集王書聖教序碑》傳承至今已經斷裂殘損。此次展出的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是1974年西安碑林在整修《石台孝經》時意外發現的,此拓本為現今存世僅見的宋金時期碑體未斷的整幅拓本,保存完好,彌足珍貴。此外,同為首次公開展出的《集王書聖教序碑》北宋拓本,亦為北宋時碑刻未斷拓本,曾入藏明內府,為明代庫裝本,拓工精良,遞藏有序,非常珍貴。專家表示,這兩件宋金時期完整拓本,不僅讓今人能一睹《集王書聖教序碑》的真面目,同時具有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