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錦程》屏風

當下電商發展勢頭強勁,為非遺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平台。林偉星利用計算機專業的優勢下了苦功夫,革新了家族企業的市場營銷模式。據他介紹,如今自己的銀飾創作多以設計為導向,借助電商平台和互聯網短視頻推廣,對文案、視頻、圖片、包裝等的要求更高。早年他在淘寶上開了網店,並致力於非遺電商團隊的打造,聯合當地青年力量,逐步培養出一支會攝影、熟文案、愛直播、懂畲族銀雕的「95後」電商團隊,把非遺的故事搬到線上,通過視頻、直播,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

匯聚青春力量助力非遺傳承

林偉星說,個性化定製也為手藝人帶來了機遇。例如,他曾為一款知名電腦的主板製作了純銀的「瑞獸麒麟」個性化裝飾。「這就是銀器和互聯網的一次巧妙結合。」在他看來,當非遺搭上AI、直播、個性化定製的「快車」,當非遺產品成為年輕人喜愛的藝術「潮玩」,古老的藝術將再次發出耀眼的光芒,散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近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十年成果展」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行,展示140餘所研培計劃參與院校教師和學員的1,000餘件(套)優秀作品和學術研究成果。作為研修班優秀學員,林偉星的作品《金安·錦程》屏風由福州大學選送參展。這面銀雕屏風以篆書「平安」為骨,融入福建靈蛇意象,將千年鏨刻與當代美學結合。銀胎上鑿出的仿商周蟠螭紋蛇鱗,融入福建對蛇的獨特表達。淺浮雕讓蓮瓣、卷草栩栩如生,光影下呼吸感十足。赤金游弋冷銀,寓意「金蛇吐瑞」,呼應福建人對好運的期盼。每一寸紋樣都歷經七重退火、九道打磨,青銅古韻在銀器上重現。

林偉星堅持着自己的熱愛,也將更多學生帶入畲族銀雕的廣闊天地中。他堅持走進校園,將傳統手工藝帶到青年身邊,講述畲族銀雕記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傳承力量。「年輕人將創新的想法融入設計,給銀飾創作帶來革命性的新鮮血液的沖刷。」他透露,自己將用十二生肖屏風來記載淺浮雕、高浮雕、焊接浮雕、鏤空浮雕等12組畲族銀雕技法,計劃每年完成一幅,完成後將送予博物館留存,整個設計製作過程都有學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