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猛禽》郵票。
●《鴞》郵票。
●第二套《猛禽》郵票。

按照動物學的分類,猛禽包括晝間活動的鷹隼和夜間活動的鴞兩大類鳥。這兩大類鳥分布很廣,種類也很多。據統計,全世界的猛禽有400餘種,其中中國有82種,佔全世界猛禽總數的五分之一。

1987年和2014年中國先後發行了兩套《猛禽》郵票。第一套票由擅長工筆的著名畫家萬一和郵票設計家程傳理共同設計。《猛禽》郵票不僅完美地表現出中國傳統的國畫藝術,而且牠忠實於動物的科學性,力求達到藝術與科學的統一。為了突出效果,原畫繪於絹布上,形態生動逼真,羽毛的層次分明,甚至每片羽毛上的羽軸也清晰可見。筆法細膩,勁健而流暢。

鳶是猛禽中鷹隼類的典型代表,俗稱「老鷹」,牠分布最廣,遍及全國各地。鳶的尾巴呈叉狀,在飛翔時雙翅下各有一塊黃白色淺斑,頗為顯眼。鳶的視力極佳,雖在高空數百米處,一見地面上有餌物,便驀然直落、抓掠而去。牠會吃大量的害鼠,有益於農。

虎頭海雕是海雕中較大而最兇猛的一種。牠體重5公斤左右、體長有1米,雙翼展開則有二米多。嘴甲強厚、腳爪銳利而粗大、全身黑褐色、肩、腿和尾羽毛色油白如雪。休息在海岸的沙丘、岩石和湖岸的喬木樹枝上。主要以魚類為食,也食大型鳥類或兔、狐及海豹的幼仔等。

禿鷲又名坐山雕、長相醜陋、體形碩大、重6-8公斤、體長1米多、雙翅展開可超過3米。其頭部有短絨羽,頸後皮膚裸露無毛,因而得「禿」之名。牠平時不去捕捉活的動物,而專吃大動物的屍體。牠終年留居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及新疆、甘肅等地。

大鵟主要棲息在山地及草原地帶,在中國終年留居於東北北部、西北和青藏高原等處。牠飛行迅速,行動敏捷,目光銳利。常停立在地上、山丘頂或樹枝上,嗜食有害的田鼠等齧齒動物,還吃大量的昆蟲。大鵟體羽美觀,羽毛上綴以斑點狀的髭紋。過去,人們常取牠的羽毛作裝飾。

近年來由於受自然環境破壞和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牠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影響,數量越來越少,許多已瀕臨滅絕。國際有關組織已將猛禽的全部種類都列入保護動物之中,嚴禁獵取和買賣。中國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猛禽》第2枚「虎頭海雕」郵票曾被評為最佳印刷郵票,其印刷整體效果好,背景表現出虎頭海雕生活的環境,用色得體,更好地襯托出海雕的立體感,有呼之欲出的感覺。版紋層次分明、深淺恰到好處,墨色濃淡的微妙變化突出海雕的炯炯眼神。

第二套《猛禽》郵票所表現的白肩雕、白尾鷂、蒼鷹和紅隼均為隸屬於隼形目的晝行性猛禽。白肩雕體長75厘米左右,棲於山地森林及林緣地帶,一般在樹上伺機捕獵。白尾鷂體長50厘米左右,生活在開闊的原野、草地和農耕地。蒼鷹體長56厘米左右,動作靈活,能夠在林中快速穿梭捕獵,是森林中鳥類、野兔等的最大天敵。紅隼體長僅33厘米左右,是開闊地帶最常見的小型猛禽,其優雅的空中懸停動作最為著名。

鴞,由於牠們頭部似貓狀,所以俗稱「貓頭鷹」,因牠們大多在晚間活動,是夜行性鳥類,鄉間又常叫牠們為「夜貓子」。鴞分布很廣泛,全球各大陸幾乎都有。大多數種類專以鼠類為食。據統計,一隻鴞每年要吃掉1,000隻以上的田鼠,所以牠們是重要的益鳥,是人類的朋友。中國已將各種鴞類全部列為一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郵電部於1995年發行一套《鴞》郵票,計4枚。雕鴞是鴞類中體型最大、最雄偉壯觀的一種。牠從頭到尾近1米,雙翼展開達1.5米以上,嘴、爪均強硬銳利,耳羽豎立,眼大呈鮮黃色,炯炯有神。雕鴞白晝一般在密林中停宿,縮頸閉目,一動不動,黃昏時飛出,四處覓食,以野鼠為主食,也捕食野兔、雉雞等。

雪鴞全身羽毛豐厚潔白,並綴有少量的淺褐色斑點,在鴞類中,牠是十分漂亮的鳥。雪鴞又名「白鴞」或「北極鴞」,是北極苔原地區的留鳥,不懼冰雪寒冷,主要食物是旅鼠和雪兔、雷鳥。數量稀少,在中國屬珍罕的鳥類。

長耳鴞是中型的鴞,中國各地均有,數量較多。牠面盤發達,頭頂上有二簇帶黑色斑紋的長羽,豎立呈耳狀,故名長耳鴞。長耳鴞白天隱伏在樹枝上,或林木間空地的草叢中;黃昏後開始活動;還喜歡在繁華城市中的樹林上棲息。

草鴞也是一種中型的鴞類,無耳羽簇,面盤顯著,俗稱「猴面鷹」。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草鴞常棲於山坡草地或開闊的草原,夜間出來捕鼠為食,兼食小鳥、蛙、蛇等,以及大型昆蟲。

●作者:林軒

(原《郵政周報》副總編、《集郵博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