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宣稱將致函貿易夥伴,列出美國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稅率。彭博通訊社分析,特朗普或在設定的期限前,加大向貿易夥伴威脅施壓力度,設法增加美方在貿易協議中的談判籌碼。預計美方向貿易夥伴徵收的「對等關稅」會分為三類,由於談判時間緊湊,預計近期推出的貿易協議都只會是一般性架構,不會有詳細內容。

分析認為,三類「對等關稅」分別面向已經宣布與美國達成架構性協議的國家、美方認為「有誠意」與美國談判的貿易夥伴,以及美國單方面宣布新關稅稅率的國家;對於第二類貿易夥伴,美方或允許其延長暫緩徵收關稅期限,美方官員宣稱的8月1日開始徵收關稅便是一個信號;至於第三類貿易夥伴可能是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或是歐盟等被美方認為談判進度緩慢的對象。

《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政府早前宣稱暫緩徵收「對等關稅」時,揚言能在90天內達成幾十項貿易協議。如今特朗普改口致函他國通知「對等關稅」稅率,說明美國政府內部受困於談判進展遲緩,需要調整思路。特朗普拒絕在特定行業作出讓步,強行要求在汽車等他國支柱產業徵收高額關稅,是許多談判的核心矛盾所在。

即使是美方宣稱已達成的協議,也存在眾多疑點。例如美國與越南的貿易協議缺乏細節,美方沒有公布任何關於該協議的細節文件,越南方面是否已經完全同意特朗普提出的條款也是未知數。報道引述消息稱,越南方面正研究「美國商品免關稅進入越南」的例外條款,意味部分美國商品進入越南,仍或受到關稅影響。

美國與多個貿易夥伴的貿易協議磋商則不見顯著進展,例如美國與日本談判時,在汽車關稅和進口美國大米議題上遲遲未有達成共識。印度方面也表示會設法與美國達成更廣泛的協議,雙方料需進一步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