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子晉)香港國安法助力法治恢復穩定,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更進一步築牢國安屏障,但社會上仍不斷有失實謠言「唱衰」香港,有人更危言聳聽,炮製所謂「泛國安化」謬論。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社會穩定來之不易,然而香港的「軟對抗」仍暗流湧動,加上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對國家發展抱持敵意的外部勢力近年企圖動搖香港的法治根基,香港必須對「軟對抗」保持高度警惕,全社會應積極澄清謠言,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目前香港社會已恢復法治和穩定,但『軟對抗』風險仍然存在。」林定國舉例說,早前有一名香港學生在參與內地交流團時不幸離世,網絡上卻有人將事件歸咎於「有人強迫事主參團所致」,試圖挑起公眾對國民教育的不信任。「『軟對抗』並非暴力事件等違法行為,通常它用的手法,就是透過一些虛假的陳述,或者誤導性的言論,或者沒有基礎的意見,去挑動或誤導一般市民大眾。」這些行為旨在令市民對特區政府所推行的政策產生誤解,甚至憎恨,製造負面觀感,損害社會凝聚力。
面對有外部勢力利用香港代理人實施「軟對抗」,透過文化及思想滲透荼毒市民,造成對政府及國家不信任,林定國表示,特區政府會以居安思危的態度,多管齊下應對。例如,對於使用虛假文件等違反法律的行為,特區政府必定依法追究,交由法庭公正裁決;對於不構成違法或證據不足以檢控,但具誤導性的「軟對抗」言論,「如果那些情況是基於一些根本無事實基礎的言論,或者誤導性的言論,當然我相信任何一位市民,都有基本的責任去澄清。」
提升「軟實力」 培養市民正確價值觀
林定國坦言,維護國安的法律非常重要,但並非萬能,「每件事都要用法律手段去處理是不可能的」。他認為,長遠應對「軟對抗」的關鍵,是爭取市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對特區政府的支持,要透過持續提升香港自身的「軟實力」,培養市民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從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利益,才是最有效應付「軟對抗」的方式。
「『軟對抗』這個不是一個法律的概念,不會隨隨便便用。」林定國強調,會確保「軟對抗」標籤的使用是經過深思熟慮,絕不濫用,可從兩方面辨別一些行為或言論是否屬於「軟對抗」:一是手段是否涉及虛假、情緒化的陳述,缺乏客觀理性等;二是看動機是否涉及誤導市民對特區政府推行的政策產生錯誤理解,從而產生負面印象等。
社會上有個別人散布「泛國安化」錯誤看法,林定國強調,特區政府做了許多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旨在讓香港繁榮安定,整體發展得更好,所以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大前提下,定會維護好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自由、開放等特色,會做好平衡,這是特區政府堅守的宗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