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中央控制中心。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國際機場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升級,繼三跑道系統於去年11月投入運作後,重建後的二號客運大樓(T2)將於今年9月23日起分階段啟用,旅遊車候車大堂將率先開放,為等待旅遊巴的遊客提供休閒購物空間。其他T2設施料最快明年3月啟用,香港快運、香港航空等部分本地航空公司櫃枱屆時或將搬遷至T2,但不包括國泰航空。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昨日透露,兩座客運大樓定位不同,T2主打區域性、短途航空,希望運作初期可分流約20%的現有客量;T1則作為長線、轉機等航班的運輸樞紐。

二號客運大樓的旅遊車候車大堂設有41個停車位,供旅遊巴士、跨境客車、轎車及居民旅遊車使用。現時位於一號客運大樓及四號停車場的跨境客車和轎車售票櫃位、上客位,以及一號停車場的旅遊車上落客區,將全部遷移至新候車大堂,以助釋放一號停車場空間,同時分流二號客運大樓繁忙時段的交通壓力。

二號客運大樓擬分階段投入服務

二號客運大樓採取分階段啟用策略,離境大堂及相關設施預計最快於明年3月啟用。旅客完成辦理離境手續後,將通過自動捷運系統前往一號客運廊登機。二號客運廊及抵港大堂則視乎客流復甦情況,擬於2026年底至2027年初啟用。一號客運大樓現時每年最高處理量8,000萬人次,張李佳蕙指出去年機場全年客流量約為5,600萬人次,料今年增至6,300萬至6,800萬人次,「旅客量還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加上不希望T1完全滿負荷運作,故具體啟用T2的時間要視乎客量恢復情況,看航空公司和地勤的準備。」

為提升服務效率,二號客運大樓將廣泛採用自助化設施,包括自助登機證領取及行李託運系統。張李佳蕙指出,轉機業務是香港機場作為超級樞紐的核心優勢之一,2019年轉機旅客約佔總客流30%,不僅帶動機場零售及餐飲消費,亦提升航班頻次和航線網絡覆蓋,「轉機業務可讓客座率從60%至70%提升至80%,吸引更多航空公司開通航線。如果僅靠本地客源,香港難以維持現有航線密度。」

張李佳蕙指出,機管局注重建設智慧機場,其中機場控制中心匯集多個主要航空公司合作夥伴,實現實時數據共享。中心大熒幕展示航班準點率、行李轉運效率、機坪運作狀況等指標數據,中心亦運用5G網絡、人工智能(AI)及生物識別技術,監控跑道風速、旅客流量及道路狀況,「即使面對颱風等特殊情況,也能通過AI預測滯留人數,及時調配巴士及的士資源,確保旅客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