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隨着香港鐵路網絡的擴展,乘客人口不斷增長,有專家及立法會議員認為要更多使用創新科技保障鐵路運行安全,如輕鐵由於是露天設計,颱風期間不時遇上塌樹影響服務,另外亦有車輛誤闖輕鐵的平交道,以及吊臂車勾到架空電纜,均會影響輕鐵服務,專家認為這些意外都可應用科技減低風險,未來北部都會區、東九龍及啟德均會興建新的軌道運輸系統,也應在招標時將使用新科技納入評分標準。
倡用電氣化列車免架空電纜撞損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要避免車輛闖入平交道造成與輕鐵相撞風險,可以設置感應裝置,當輕鐵行駛期間遇有汽車誤闖平交道範圍,即時發出警報警示車輛停車。香港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則表示,澳洲在平交道則裝設雷射系統,監測當有車輛或其他異物停在平交道時,便向駛近的列車發出預警及早停車,證實能降低意外率。
至於吊臂車的吊臂撞毀電纜情況,田北辰表示輕鐵已屢次發生架空電纜受損,若要徹底解決,輕鐵應全面轉用充電式供電系統,無須再使用架空電纜供電 ,電氣化輕鐵列車能有效降低電纜受吊臂車、雜物等外來撞擊導致停電風險。
除改用電氣化列車外,張年生認為可在平交道路口安裝龍門架,吊臂車的吊臂在撞擊電纜前已由龍門架阻攔,而輕鐵網絡有眾多平交道,他認為只選擇多吊臂車經過的高危地點安裝龍門架便可。
除輕鐵外,其他重鐵系統亦應加強科技應用,張年生表示鐵路路軌會老化而出現裂紋,需要更換,「鐵路電氣化後已有系統監測,並有巡路員以敲打方式檢查,憑回音判斷路軌有無裂紋。」但現時港鐵人手不足,加上資深的巡路員相繼退休,他指出可利用科技彌補人手缺口,「近年已引入更先進的軌道及車輪智能監測系統,以感應裝置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及早發現潛在問題,較人手巡查的效果理想。」
對於未來有多項鐵路系統將建造,田北辰認為隨着科技日趨成熟,建議政府招標時將使用人工智能保養維修等納入評分因素 ,鼓勵營運商善用科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