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香港家居空間有限,不少市民會選擇訂製傢俬善用每一寸地方,但當中也有不少消費糾紛。消委會2022年1月至今年4月間共接獲逾2,200宗涉及傢俬的投訴,其中有消費者收貨後發現品牌名稱與網店陳述不符,組裝後亦發現書桌實際深度、抽屜設計貨不對辦等,更有商戶面對貨品尺寸貨不對辦投訴時,竟推搪「待使用一段時間海綿被壓實後,便會變闊符合要求」,甚至以免責條款作擋箭牌。
消委會接獲涉及傢俬的投訴,主要包括網購傢俬貨不對辦、到貨傢俬品質與陳列品有所出入,以及引用不同條款拒絕跟進訂製傢俬尺寸有誤問題等。其中一宗個案,消費者溫先生於一間全英語介紹產品的網店,以2,900元購買一張標明深度為58厘米、設有入榫式抽屜的北歐風格原木弧邊書桌,但收貨時發現包裝盒上印有簡體中文,抽屜以螺絲固定而非入榫設計,書桌實際深度更僅有55厘米,超出該店所列的1厘米公差範圍。
溫先生要求退貨退款不果,遂向消委會求助。對方回覆消委會表示,其網站已列明「圖片只供參考」、貨品在設計上或會存有細微差異;並指可安排退款,但需根據其退換貨政策扣除500元收貨費及產品售價20%的重新包裝費,合共約1,080元。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溫先生將諮詢法律意見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另有消費者支付24,300元訂製一張全長120吋的三座位連貴妃椅真皮梳化,特別要求將每個座位和貴妃椅的闊度為26吋和30吋,商戶確認後在發票內列明。然而,投訴人收貨後發現座位及貴妃椅闊度分別是24吋及31吋,商戶卻辯稱貴妃椅內藏海綿較多導致座位「脹了」。至於比要求窄身的座位,職員稱待使用一段時間海綿被壓實後,便會變闊符合要求。
投訴人無法接納有關解釋,向消委會求助。商戶回覆消委會時則強調,發票列明公差範圍為正負2吋,拒絕更換或重造梳化。投訴人遂以商戶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考慮向海關求助。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鍾志勇表示:「消委會提醒業界,家具的品牌、尺寸及設計,對消費者而言是很重要的訊息,應確保所有產品資訊正確無誤,不應利用圖片只供參考作為辯解。」
消委會:免責條款非免死金牌
消委會署任總幹事何應富強調,免責條款需受《管制免責條款條例》約束,若因商戶違約或疏忽導致消費者財務損失,即使有免責條款亦未必有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