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在軌的衛星目前已超過900顆,你是否好奇過,這些衛星有什麼作用呢?其實,衛星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通信廣播服務、自然資源服務、海洋資源抑或應急管理服務方面,都發揮着關鍵的作用。本欄今期及下期文章會和大家詳細分享。
在通信廣播服務方面,無時不在的通信衛星能夠把資訊傳送到地球各個角落,尤其是在光纖覆蓋不到或者成本過高的地方,比如在遙遠的山村、廣袤的海洋、無垠的沙漠都可以提供衛星廣播和電視。通訊衛星提供遠端教育、遠端醫療等現代通信服務,傳送電視和廣播信號,讓我們能夠觀看到高清和超高清的節目,也確保無論你在飛機、船舶、火車、汽車上都可以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還可以觀看賽事直播等。
衛星電視廣播是一種利用通信衛星將電視節目信號傳輸到地面接收器的技術,通常使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因為它們相對地面靜止,便於地面接收器的指向和跟蹤衛星電視提供多種頻道,包括國內和國際頻道,涵蓋新聞、娛樂、體育、教育等多個領域。
不過,為了保護版權和實現收費服務,許多衛星電視頻道使用加密技術,使用者需要相應的解碼器和授權才能觀看加密頻道。衛星通信可以將精彩的比賽即時傳輸到全球各地,讓數以億計觀眾能夠觀看到高清流暢、穩定可靠的比賽盛況。
火眼金睛看地球 災難發生提早知
在自然資源服務方面,遙感衛星像千里眼、透視眼一樣,俯瞰地球上的山川湖泊、陸地海洋、森林草原,這樣就能對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情況了如指掌,有助於精準地研究地球的地形、岩層分布、尋找礦產資源,同時也了解哪些資源需要保護等。當自然災害無聲臨近,比如洪水、地震、滑坡等,衛星能提前預警,讓我們提前應對災難;災難發生後衛星還能迅速回應,告訴救援隊哪裏的人們需要幫助。
此外,衛星還能監視地球的健康,看空氣乾不乾淨,樹木長沒長好,連全球氣候變暖的小秘密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這些資料就像地球的體檢報告,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保護決策,例如2020年的衛星遙感資料表明,香港的綠地覆蓋率達到70%;與此同時綠地曝露水平(即居民接觸綠化地段的機會和程度)僅為35%,也就是說,香港僅有一半的綠地得到了有效利用,這為香港在綠地規劃等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啟示。
衛星也能在海洋資源服務方面貢獻力量,譬如能看到海面上的風怎麼吹、浪有多高,海水的溫度和顏色是怎樣的,能夠幫助科學家研究海洋,了解海洋資源的分布,更好地利用和保護這片藍色寶藏。這些神奇的能力,讓衛星成了守護海洋的「吹哨人」,當海洋要波濤洶湧,比如風暴要來時,衛星能提前預警,保護船隻和沿海的人們。
國家還專設了海洋衛星資料服務系統,就像海洋的圖書館,蘊藏着各種各樣的海洋資訊,我們只需輕點鼠標就能探索海洋的無盡奧秘。
自2002年以來,我國已經研製並成功發射了多顆海洋衛星,涵蓋海洋水色、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洋監視監測三個系列。推動海洋衛星性能不斷提高、應用日益廣泛、效益更加顯著、服務遍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海洋衛星監測海上風雲變幻,這些海洋衛星各有特色,優勢互補,支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總而言之,衛星技術通過全天候全球覆蓋與精準監測能力,顯著提升人類信息互聯互通效率,實現偏遠地區通信覆蓋及災害即時預警;其多維度遙感數據為資源勘探、環境評估及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支撐,助力優化全球資源配置與可持續管理;同時推動海洋氣象監測、氣候研究等領域突破,全面強化人類應對自然挑戰、維護生態安全的決策效能。
●梁偉傑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專業發展總監,兩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主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由香港教聯會主辦,旨在加強支援教育界推動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中心特別成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設有多個不同學習區,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航天科技的認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