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火槍,一根琉璃棒料;一手執鉗,一手拿棒。琉璃棒在1,200℃高溫火焰裏翻轉……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的工作室裏,中國琉璃藝術大師任波兩隻手同時朝向同一個方向360度地旋轉。棒料漸漸軟化,變成一個圓球,再旋轉、擠壓、拍打、添料、黏連、疊加……僅幾分鐘,電影《哪吒2》中的石磯娘娘就已經在火焰裏「浴火重生」,張着大嘴,兩隻綠色的耳朵,簡單而又通透。●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春麗、胡臥龍 實習記者 辛希萌、叢玉潔 山東報道
「石磯娘娘自信豁達,性格單純可愛。」任波笑着學起電影裏石磯娘娘的名句:「還好剩一點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看完《哪吒2》,任波就喜歡上了電影裏的這個小角色。作為琉璃技藝非遺傳承人,他用燈工工藝做出了第一個琉璃版石磯娘娘。視頻發出後,一眾網友在線求「上鏈接」。
「小甲蟲」走向大世界
中國的琉璃燒製技藝有數千年歷史,是國家級非遺。燈工工藝是琉璃製作技藝的一種,是使用噴燈噴射出的高溫火焰,對玻璃邊加熱邊塑型,被稱為「火中雕塑」。彎、夾、按、焊、挑,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經過千百次的訓練,才能掌握好玻璃的性格和脾氣。早在唐代,山東淄博便是宮廷琉璃御製工坊所在地,燈工工藝傳承幾百年,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蜻蜓眼琉璃珠。淄博博山素有「中國琉璃之鄉」的美譽,50歲的任波生於斯長於斯。他16歲就加入了博山美術琉璃廠,並開始跟師傅學習燈工工藝。如今,他擁有多項頭銜,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琉璃燈工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多家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
去年底,任波的《甲蟲》系列作品憑借精湛的工藝、精美的外觀以及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榮獲「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甲蟲的觸鬚一節一節,腿毛根根清晰可見,裝裱精美的《甲蟲》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在淄博「小爐匠任波」琉璃藝術工作室,記者見到了這組獲獎作品,每一個甲蟲作品都是那麼栩栩如生,任波將「火中雕塑」藝術推向了又一個極致。
任波說,此前在山區的工作室經常飛來五顏六色的甲蟲,他便萌生了用琉璃表現自然之美的想法。他巧妙地將琉璃與金銀等多種貴金屬材料結合,使成品既具有琉璃本身的獨特質感,又呈現出黑寶石般的質感。在設計上,他獨具匠心,採用鋁合金進行裝飾,這種設計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琉璃首飾於香港珠寶展大賣
任波在博山美術琉璃廠工作了14年半之後,選擇去深圳一家珠寶公司,探索流行的琉璃首飾創作。「每年三四月份都會帶很多作品去參加香港珠寶展,緊盯國際珠寶流行趨勢,思考如何將流行首飾和琉璃相融合。」任波說,他的作品在香港珠寶展一度成為「明星」展品,客戶紛紛爭相購買。他坦言,香港珠寶展的成功讓自己意識到市場的需求與設計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在深圳這8年,他被激發創作出很多創意作品,他不僅做設計,還主動跑遍各個車間,學習定型、拋光等珠寶工藝,將所學與琉璃技藝融合,不斷創造新的產品。
「中國的作品大多數比較仿真、寫實,要走向國際必須要創新,呈現形式更要有設計感,更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任波告訴記者,為了讓傳統非遺技藝有現代化的表達,他用琉璃做服裝秀,用琉璃呈現中國的神話傳說,把3D、全息影像等高科技技術融入作品中……任波還用琉璃做了很多卡通動漫作品,加上了很多流行元素,他希望得到更多年輕人喜歡,也能更好地推廣琉璃非遺技藝。為了與世界接軌,他又開始用琉璃創作世界名畫。在中國陶瓷琉璃博物館,他創作的琉璃版《向日葵》絢爛多姿,引遊人紛紛拍照打卡。
《太公封齊》多彩琉璃映古今
在中國陶瓷琉璃館的展廳中,燈光灑在太公的車隊上,奮蹄疾馳的戰馬、隨風飄揚的旗幟、滿懷豪情的太公皆栩栩如生。《太公封齊》是目前最大的琉璃燈工車馬人物造型擺件,也是任波最為滿意的作品。作品長150厘米、寬50厘米、高80厘米,以西周姜太公分封齊國的情形為題材,完美結合齊文化元素與非遺技藝,斬獲首屆「女媧盃」金獎。據他介紹,該系列作品即將前往國家博物館展出,進一步展現中國琉璃技藝的瑰麗風采。
「琉璃燈工工藝中,製作人物、車馬是最高境界,尤其是人物臉部的刻畫,刻畫不好就非常醜。」任波坦言,相較於泥塑可以反覆修改,琉璃塑型要求「一步到位」,難度更大。他舉例說,在製作人物鼻子時,火候與手法稍有偏差,鼻子不是被燒化就是被燒裂,一步不到位就得重新開始。製作過程中,琉璃炸裂是家常便飯。「一件作品可能要重做很多次,但炸了沒關係,我就再做一個。」他回憶道。正是這份從頭再來的勇氣,讓他逐步攻克技術難關,創造出精美絕倫的作品。
同細節與溫度的較量
車馬造型的複雜度遠超一般琉璃作品,尤其是車輪,支條交錯、焊點繁多,而琉璃焊點越多,破裂的風險就越大。為了防止燒製過程中出現裂痕,任波只能在高溫下邊加熱邊塑型,較大的造型體積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我帶着耐高溫手套把它放進爐子裏升溫,在600度高溫下使用長鑷子進行塑型,伸進去的時候袖子都冒煙。」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場與細節的較量,更是一場與溫度的博弈。
觀看《太公封齊》時,人們會注意到戰馬的身體晶瑩剔透,這正是琉璃燒製的空心技法。「作品中的人物過大且為實心,用火融化起來較為困難,幸好我之前學過空心的技法,就直接把身體做成空心的,但難度系數也隨之增加。」他解釋道,特別是在連接馬腿和人物四肢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整體變形,因此,在吹製時對於薄厚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才可。
從2018至2024年,任波又陸續創作出了《太公封齊》之《勸女工,極技巧》《便魚鹽之利》《因俗簡禮》等系列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