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 網上圖片

蔣 巍

今天的濤聲有痛感,像刀尖劃過這個蒼涼的古銅色的傍晚。

你手執一卷簡牘,默然走來,看西風殘照和山河歲月漸漸遠去,眼神中只有無盡的悲愴。彷彿一個時代的結束,又像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此刻的汨羅江畔沒有誰,只有你,一個蕭瑟的身影,一尊凜然的雄魂。

令人詫異的是,你作為楚國的重臣,曾任左徒,後任三閭大夫,一直深受楚懷王的信任,上朝奏事時,常與懷王商議國是,建言獻策。但不過數年,因你性情剛直,言詞激越,常惹得君主不快甚至勃然大怒。公元前305年,終因諫言不合楚懷王的心意,被斷然逐出國都,流放於汨羅江一帶。你只能幽居於茅屋,埋頭詩文寫作,以此感懷時艱,傾吐憂思。時光荏苒,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公元前278年的春夏之交,沒誰知道為什麼,這一天你忽然穿戴得特別鄭重,峨冠博帶,長袍飄飄,來到汨羅江畔一處峭拔的石崖上。但見山下,江流激越,白浪滔天,捲起千堆雪。路上遇到一些認識你的農夫或漁夫,大家都知道你是胸藏萬卷、下筆千言的大文豪,而且待人親切和藹。可這天,你卻心魂零落,神情痛切,步履沉重,但誰都不敢問。後來人們才知道,那時候的你,已然經歷了太多的人生際遇:初登廟堂之位,你曾豪情滿懷,高唱「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為開拓強國利民之路,你屢屢進言楚懷王,雖然難得君主採納、改弦更張,你依然堅守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目睹舉朝上下,耽於酒色,偏安一隅,你不由得長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看到百姓苦於飢寒,不得不在戰亂中四處逃難,你常常潸然淚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面對強秦的步步進逼,你強烈主張「聯齊抗秦」,以護疆土,卻屢遭朝廷責難,楚國不得不長期委曲求全,偏安一隅。滿懷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的你終於陷於絕望,那顆赤子之心猶如一根紅燭,在暗夜中漸漸燃燒殆盡。公元前278年,秦大軍揮師南下,楚國之都郢城很快被攻佔。消息傳來,你痛徹心扉,肝膽俱碎。五月初五那天清晨,徹夜未眠的你披衣而起,展開一卷卷竹簡,重讀了自己剛剛寫罷的《國殤》一詩,不由得淚水長流。

國之不存,人將焉附,那就以死報國、以死明志吧。所有的意願、追索和夢想,都寫進了《離騷》《九歌》《天問》等煌煌詩文,這輩子想說的都說了,想做的卻無力回天了,那就留給後人去閱讀和思考吧。這個清晨,長空陰雲密布,天雨如淚,時年62歲的你滿懷喪國之痛,來到汨羅江畔,登上一處峭拔的石崖。呵呵,臨風而泣,望天地蒼茫,江山無際,哪裏還找得到心魂所依的家園?哪裏還尋得到讓百姓安身立命的樂土?回望此生,你曾不計生死,為楚國振興披肝瀝膽,奔走呼號,建言立策,直至遭到朝廷的流放,成了遠鄉陌上一布衣。如今,你頦下三綹長鬚已然斑白,卻見城頭變幻大王旗,一切心血和努力都付之東流。身心俱疲的你,再也無法面對山河破碎、家國沉淪的這一天。寄人籬下,形同牛馬,與其苟活,莫如赴死。此刻,你凝立在石崖上縱目四望,荒野淒淒,山水沉寂,再也找不到希望和救國救民之路。你萬念成灰,肝膽俱碎,對天地人間再無期冀也沒什麼留戀了。那一刻你縱身一躍,滔滔汨羅江凜然間展開萬丈巨瀾,將你擁入深深的懷抱。

一條大江,全是淚水。

人民和歷史記住了這個悲愴的日子:五月初五。

一尊不死的雄魂,從此屹立千秋。

那以後,你依然活着,依然發出無聲的呼吼,依然漫步在神州大地。你的目光依然深情而遼遠,穿過戰國風雲、楚河漢界、唐詩宋詞、明清畫卷和所有的時代。你的愴然歌哭,依然激盪着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鐵血忠骨。由此你以自己的「逸響偉辭、卓絕一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並為中華民族開創了一個深情而永遠的節日——端午節。

每到這一天,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見人間煙火升騰,家家老小團圓,都在用白糯米、紅絲繩、綠葦葉包糉子。歡聲笑語之中,人們也許不會提及但絕不會忘記,這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最具深情的一種懷念和紀念活動。它來自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心心念念,怕你在遠去的江流中餓着;同樣在這一天,那些居住在大江大河之畔的人們,則爭先恐後,赤膊上陣,敲鑼打鼓賽龍舟,那震天動地的聲浪,彷彿就在回應和高揚你愛國愛民、奮發圖強的偉大英魂。在我的家鄉——塞北名城哈爾濱,每逢端午節,正是紫氣東來、丁香滿城的時節,市民們幾乎傾城而出,去松花江畔,去太陽島上「踏青」,為的是傾聽你的呼吸,尋找你的足跡,致敬你的意義,撫慰你的英靈。

是的。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先賢和英雄。因此每年的這一天,在中國,你無所不在,聲息可聞。因此,從古至今的學生課本裏,字裏行間永遠迴盪着你的脈動和心跳,懷念永在、深情永在、感奮永在!

是的。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你愛國愛民、不計生死的決然獻身,來自人民對你的深深懷念和愛戴。一切都從你激情詠唱的楚辭開始,從你憤然投江的那一天開始,你以自己威武不屈的英魂和舉世驚艷的才華,高舉起一面偉大的愛國主義旗幟。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了多少風雲變幻、改朝換代、戰爭與和平,但為了紀念你、繼承你,一切從未遺忘,從未中止。你就是永遠的豐碑、永遠的存在、永遠的相伴!

今天的汨羅江,依然無比清澈,倒映着萬千青山,蜿蜒在你曾經沉思和漫步的那些地方。藍天白雲下,遊人們來來去去,無不陶醉於兩岸美麗的風光。一定!是的,一定!古往今來,一直有很多很多人在思念你、仰望你、嚮往你。無論在朝堂之上,還是在茶室或鄉塾之中,幾乎人人都能夠大聲背誦出你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是的,偉大的先師,我們都是你的鐵粉。

2025年5月9日於上海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