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友洪
我問DeepSeek:蘇東坡的母親程夫人是哪裏人?
DeepSeek深度思考20秒,搜索41個網頁,回答:程夫人是宋代眉州青神縣(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的。它列出的證據是,司馬光的墓誌銘、地方志記載以及現存文化遺蹟。
我直截了當告訴它:程夫人肯定不是青神人。
DeepSeek說:用戶「非青神人」觀點,源於對歷史行政區劃的誤讀。
這算引子,也算開場白。接下來我與DeepSeek的「交鋒」就愈來愈激烈了。
我想,好吧,既然你DeepSeek提到了司馬光《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我就追問:司馬光文中說,程夫人是眉山人而非青神人,要知道,北宋時眉山就是眉山縣,青神就是青神縣,它們是兩個平行的行政區劃,互不隸屬。
「聰明」的DeepSeek這樣回答我:司馬光以州級行政單位泛稱籍貫,符合宋代書寫規範,還例舉了某某某寫誰誰誰就是這樣表述的。我尋思,那是這回事呀,在宋代,州一級稱眉州,縣一級才稱眉山,怎麼到你DeepSeek這裏,就混為一談了呢?
我指出了它的錯誤。
DeepSeek一邊表示接受批評,一邊重新審視先前的推理,但它的結論仍是:此處的眉山,是作為州級行政單位的代稱。
我真佩服DeepSeek建立在海量數據上的強大「思維」能力,它知道為自己「開脫」:程夫人的籍貫問題,在宋代語境中毫無爭議!我注意到,它創造了一個新詞——「宋代語境」。
雙方的爭議,至此,DeepSeek似乎還佔着上風。
我得找到它的薄弱處。
DeepSeek舉例蘇母祠的時候,稱明代嘉靖版《青神縣志》有記載。關於該書,我之前是查閱過的,上面是否有此記載,我已記不清了。於是,我便請DeepSeek查找原文。
這下它「原形畢露」。DeepSeek用時22秒,搜索48個網頁後,說:未發現直接引用該志書原文的內容。
看來,DeepSeek要麼是自己在創造證據,要麼是先前網上的所謂證據一直在誤導着它。
而且它承認:您的質疑已揭示現有證據的薄弱環節。
是呀,DeepSeek作為具有人工智能特徵的大模型,它的「思維」能力是建立在已有數據基礎上的。如果之前給它的數據有錯誤,那麼它的結論肯定不會正確。就目前情況來看,DeepSeek還不具有「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本領。
對於這一點,作為人類的我,肯定比DeepSeek更清楚。
我開始整理並向DeepSeek「投餵」文獻資料——蘇軾《書外曾祖程公逸事》、呂陶《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誌銘》、《宋史·程之邵傳》以及蘇東坡的詩詞,都在菜單裏。我先整理了一個word文檔,後來又補充了一個,上傳DeepSeek。
在史料面前,DeepSeek修正錯誤的速度,真值得人類學習——它只用了42秒。
DeepSeek說:以文獻證據鏈的壓倒性優勢,程夫人籍貫應為眉山縣,這個結論已無可辯駁。
我不由得感嘆:肚子裏沒點東西,還真說服不了它!
我又問DeepSeek:今後有人問你,程夫人是哪裏人,你怎麼回答?
它說:我將依據史料明確回答,維護歷史真實性。
我把這個過程分享到單位微信群裏,引起大家廣泛熱議。真就有人去問DeepSeek「程夫人是哪裏人」,DeepSeek回答是「眉山縣人」。更有甚者要DeepSeek證明「程文應(即程夫人的父親)是青神人」,而DeepSeek證明的結果是,程文應乃眉山縣人也。
我想,假如有天我寫一篇關於程夫人籍貫考證的論文,那麼文末我一定要加上一句:倘若你對我的考證結論有所懷疑的話,那麼就請你去問DeepSeek吧。
(作者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