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近日,中美雙方達成協議,決定暫緩徵收巨額關稅。香港作為全球航運貿易樞紐,與美國保持正常經貿往來,符合港美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香港必須積極開拓更多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特首李家超目前率領龐大代表團訪問中東,正是未雨綢繆之舉。美國對向全球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完全違反世貿規則。雖然今次中美就關稅問題暫時達成協議,但美國單邊主義霸凌思想不會一朝一夕改變,誰又能保證美國不會再次加徵關稅?香港必須加快步伐,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應對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的衝擊。
中東地區近年發展迅速,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等國家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從產油國轉型為金融、科技、創新產業的重鎮,正與香港產業優勢不謀而合。卡塔爾和科威特都在積極吸引外資,期待與國際社會合作,香港此時主動伸出橄欖枝,才是明智的。
5月12日卡塔爾政府宣布,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入境30日,這不僅便利兩地商務往來,更能促進民間交流,拉近兩地距離,港人港企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見識到卡塔爾當地的魅力。
有香港創科公司早已進軍中東,三年前在迪拜設立辦事處,業務年年翻三倍,正是市場潛力的最佳見證。有本港海洋科技初創更在阿布扎比開設基地,生產3D打印珊瑚礁盤,復育海洋生態,成果豐碩。這些成功案例,正是香港企業「走出去」的典範。
李家超率領的訪問團還簽署了35份合作備忘錄,涵蓋經濟、金融、法律、科技等多個領域,並促成香港、內地與卡塔爾三方合作,善用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正好發揮國際化、專業化的優勢,為內地企業搭建走向世界的橋樑。
科威特作為波斯灣西岸的重要港口,正積極實現經濟轉型,香港專業的法律、金融、人才配套,正好滿足當地需求。與科威特合作,正是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當年內地改革開放,第一批走進內地的港企,現今早已成為業界巨頭,這個例子正好印證了,商機往往就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中東今天的蓬勃發展,就是明天香港企業的豐厚回報。
香港的未來,不應再只盯着美國市場,要廣泛結交朋友,打開更多元、更穩定的市場,這樣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這次李家超率團訪問中東,意義深遠,帶回來的不單是簽署的協議,更重要的是香港未來的商機和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