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煒喬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 尖沙咀西關愛隊隊長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龐大的長者人口對社會經濟帶來挑戰,但亦蘊含巨大的「銀髮經濟」發展機遇,已成為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普遍關注的焦點。
環顧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乃至一些發展中經濟體,近年已紛紛在發展「銀髮經濟」上早着先機。去年,國務院召開的首場常務會議亦提出要「研究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政策舉措」,強調其在應對人口老化和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性。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以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指出,銀髮市場增長迅速,長者樂齡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開拓新的產品和服務可滿足長者需要,提升其生活質素,更帶來商機。因此,成立了「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循鼓勵各界在業務上加入銀髮經濟元素、推動樂齡產品市場化及產業化、推動樂齡產品認證、協助長者作財務安排及再培訓及再就業等方向協助釋放長者的生產力,推出措施發展「銀髮經濟」。筆者認為,政策在過去一年,不僅能促進樂齡產品市場的可持續性,使樂齡科技更加多樣化,還能幫助更多用戶接觸和使用高質量的樂齡科技產品和服務,從而進一步滿足基層市民的需求。
然而一直以來,不少長者及照顧者普遍認為樂齡科技是遙不可及的高端產品,而且價格昂貴而不敢接觸,拒絕使用。有見及此,筆者近年積極關注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收集持份者對樂齡科技應用的意見,增進他們對樂齡科技的理解,結合如何在研發、政策、基礎設施等方面推動樂齡科技發展,掌握銀髮市場推祟「樂齡科技」概念,以產品解決長者醫、食、住、行各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從而鼓勵居家安老,長遠減輕社會負擔。
與海外國家或地區相比,香港的樂齡科技發展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社會對相關議題缺乏全面及深入的探討,過往只有一些零碎的研究,因此有需要對香港樂齡科技發展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筆者團隊歸納本港樂齡科技業界目前面對五大主要挑戰,一是社會對樂齡科技視為輔助性質,而非達致居家安老的核心產品;二是大學、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和政府部門之間缺乏合作;三是初創企業進行應用研究及商品化未能真正落實;四是文化差異及市場規模的問題導致外國的成功產品難以在本地普及;五是缺乏測試樂齡科技產品的平台。
筆者認為,長者科技產品及創新服務能夠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紓緩照顧者壓力,對於香港的安老院舍服務而言,科技產品亦可以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同時有助紓緩院舍人手壓力。筆者相信,樂齡科技不同的持份者可攜手合作,共同解決樂齡科技業界所面對的困難,把問題變成機遇,既可推動本港科研發展,讓優秀科技的種子在香港茁壯成長,以提升老齡人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同時便利護理人員在院舍和家居照顧長者,監測長者的身體狀況。
評論